2011年中国矿业大事盘点

2012年01月05日 16:47 21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编者按: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矿业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央决策层对矿产资源领域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国油气开发进入“海洋时代”,资源税改革进一步深入;忧的是,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善后处理难反映出我国海洋石油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煤炭、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无序开发甚至违法非法开采反映出我国还需加大整治力度。在此,本报对一年来矿业行业内发生的大事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阴霾不散、国内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在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矿业也可谓颠簸起伏。不过,受益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矿业尽管受到一些外部冲击,但总体上还是平稳度过了,并未陷入大起大落的境地。

  ★ 中海油建成“海上大庆油田”
  1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所属海域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建成一个“海上大庆油田”。中海油“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表明,中国海域已成为陆上油气开发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标志着我国油气开发步入“海洋时代”。
  点评:我国能源结构的一大特点就是“富煤、缺油、少气”。50多年前,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曾发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通过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庆油田终于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并实现连续稳产27年,创出世界石油史的奇迹。因此,在石油领域,大庆也就与5000万吨画上了等号。应该说,建成“海上大庆油田”的意义不仅在保障能源供给方面,它对于我们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甚至对于捍卫海洋权益都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 国务院部署整顿稀土行业
  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整顿稀土行业相关政策。会议指出,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点评:稀土生产破坏环境,无序竞争大量出口一直被各界诟病,甚至有人抛出“汉奸”一词对主张无序出口的人士作出愤怒的回应。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稀土长期被贱卖,因此,加大行业整顿,促其价值回归,实属必要之举。4月1日,稀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5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着一系列整顿措施的出台,稀土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下游产业的冲击也不可小觑。如何统筹兼顾,在保证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下游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是一大重要课题。

  ★ 山东能源集团挂牌成立
  由山东省内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6家煤炭企业重组而成的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3月21日正式在济南挂牌。山东能源集团是一家省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员工20多万人,资产总额超1200亿元。该集团以8300多万吨的煤炭产量,稳居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前5位。
  点评:组建大型集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同样也引起社会对大集团垄断性经营的疑虑。山东能源集团的组建,是否会成为矛盾不断升级的煤电企业之间抗衡武器,谁也不敢定论。据透露,未来5年,山东能源集团将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进入世界500强,把山东能源集团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型能源企业。据了解,目前,山东尚未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也可能是组建山东能源集团的一大理由。

  ★ 国家发改委提高煤化工准入门槛
  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对几乎所有煤化工领域内的细分行业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国家发改委称,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都将被禁止。
  点评:国家发改委之所以明令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是因为国内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据了解,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煤炭转化比例,部分项目重复引进未经验证的技术,致使建成后不能正常生产,巨额资金投入不能发挥效益;有的项目盲目上马,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开发滞后。有人认为,这一做法将使得煤化工产业遭受损失。但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在建项目停下来的可能性很小,若前期地方政府拥有审批能力,这一部分项目可能会按照前期项目处理,继续施工,再进行后续处理,无论是增加产能还是补齐手续都会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

  ★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提速
  内蒙古煤炭工业局5月29日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盟市切实抓好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保护环境,保障民生。30日,河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暨打非治违紧急会议,对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点评:继山西、河南相继宣布开始煤炭整合后,席卷全国的整合大浪来袭。整合会对煤炭产能造成短期影响,但从前几次整合可以判断,整合对市场仅造成局部影响。大规模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可促使煤炭工业集中度提高。

  ★ 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
  6月4日,蓬莱19-3油田B平台发现海底溢油点。6月17日,C平台在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平台及附近海域出现大量溢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任蓬莱19-3油田作业方。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至此备受关注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真相在发生一个月后才为公众所知。11月11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新闻稿称:“经调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点评:11月上旬,国力不及中国的巴西也发生了海上溢油事故。据报道,规模可能与渤海溢油相仿,甚至更小一些。事发不到半个月,11月21日,巴西环境协会就对作业方雪佛龙开出约合2750万美元的罚单。23日,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决定暂停雪佛龙在该国的石油开采权,直到其澄清漏油原因,并拒绝了雪佛龙此前提出的对弗拉德地区油田“盐下层石油”进行开采的请求。不仅如此,巴西官方还对外宣称,这仅是惩罚的开始。如今,美国康菲公司在中国渤海的漏油事故如何埋单,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此次渤海湾溢油事故的责任已经明确,索赔的道路却仍然异常艰难。

  ★ 页岩气探矿权首次公开招投标
  7月18日,国土资源部页岩气探矿权招标正式开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分别获得4个招标区块中的1块,成为最终赢家。中石化中标的渝黔南川页岩气区块面积为2197.9平方千米。该公司承诺勘查总投入5.9亿元,为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的8倍,计划3年内实施参数井和预探井11口。河南煤层气公司中标的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面积为2038.87平方千米。该公司承诺勘查总投入2.48亿元,为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的4倍,计划在3年勘查期内实施参数井和预探井10口。
  点评:近年来自北美兴起的“页岩气热”,引发了我国有关部门对这种勘探开发难度大、投资风险高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浓厚兴趣。尽管页岩气探矿权首轮招标过程顺利,但仍然有两个区块因参与竞标的6家企业中没有一家达到国土资源部规定的指标要求而流标。此前,油气矿权归口国土资源部,实施一级管理,准入门槛较高。这次招投标开了油气领域先河,为进一步探索油气矿业权管理体制改革打下基础,意义重大,如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状况。

  ★ 我国获印度洋国际海底矿区勘探权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8月2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大洋协会在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国际海底区域内,获得1万平方千米勘探矿区。在合同有效期内,中国大洋协会在上述矿区对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享有专属勘探权,并在未来开发该项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马朝旭表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中方开展国际海底资源勘探活动,有助于了解和利用国际海底资源,提高对深海的科学认知水平和有效保护海底环境,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点评:这是继2001年在东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后,我国再次在国际海底获得第2块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矿区。在深海大洋的国际海底区域找矿,是代表全人类的先驱式活动,也是展现我国经济实力和深海找矿能力的大好机会,为深海尖端装备包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提供很好的应用场所,对我国和全人类未来深海资源的勘探开发将产生深远影响。

  ★ 资源税改革从价计征
  9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作出修改,在现有资源税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调整原油、天然气等品目资源税税率。根据新《条例》,油气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5%~10%;焦煤征税标准则从原来的0.3元~5元/吨提高为8元~20元/吨,一般煤炭则仍为0.3元~5元/吨,二者均采取从量计征方式。新《条例》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点评:新《条例》对于完善税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节能减排、扩大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积极意义。此前一直被紧盯的煤炭行业,在已列出的从价计征资源品目中并未提及。这意味着,在此次资源税改革中,煤炭获得了暂时豁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最大(约70%左右),如对其进行从价计征改革,企业增加的税负最终会传导到终端消费环节,由此会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 国务院通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
  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施找矿战略,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一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二要加强重要矿产勘查;三要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点评:《纲要》作为推进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国家找矿行动。正如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所言,“在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国内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依然较低的背景下,这个《纲要》的提出和实施十分必要。”《纲要》确立了我国今后10年地质找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决定了地质工作发展的轨迹。国土资源部近年来为推进地质找矿突破、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进行了大量努力,并适时推出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纲要》的发布,也同样是对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找矿新机制的高度肯定。

  ★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首次公开发布
  10月10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研发并推出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10月第一周的价格指数。“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均以1994年4月份价格为基数(100点)。从2011年10月起,该指数按周发布,并在每月月底将对上月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发布。
  点评:我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在钢铁生产原料铁矿石上的议价能力却十分薄弱,定价权长期掌握在国际三大矿山巨头手中。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发布,有利于促进资源企业有效竞争,引导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打破国际铁矿石巨头垄断市场的格局。

  ★ 首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举行
  2011年11月10日,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本次大赛以“提高地勘钻探技能、促进地质找矿突破”为主题,决赛分别在湖南、云南两地举行,从11月10日持续至22日。来自31个省(区、市)、5个中央地勘行业部门的400名选手参加决赛。其中,181名选手在湖南长沙参加“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钻探工”、“水文水井钻探工”两个工种的决赛;200多名选手将在云南昆明参加“固体矿产钻探工”的决赛。决赛将产生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5名“全国技术能手”和60名“国土资源系统技术能手”。
  点评: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就本次大赛作出批示,“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即将实施之际,举办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很有意义。要通过大赛,发现和选拔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确,钻探行业太需要培育新鲜血液了,地质工作沉寂多年,钻探工作多年乏人问津,而老一代工人正逐渐离开钻机,钻探行业已经面临“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尴尬境地。显然,这次大赛将成为钻探行业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发现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 中国矿业联合会换届
  11月20日,中国矿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及五届一次理事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委托办公室的同志专门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出席。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当选新一届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中国矿业报社社长王家华当选常务副会长。
  点评:这个被称为“没有悬念”的换届,令矿业界代表异常振奋。此前,大部分代表已从各种渠道获知了换届名单。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刚刚获得国务院通过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当选新一届会长,释放的是国家对资源及地质找矿、矿产开发和矿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换届后的中国矿联将在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搭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等方面发挥作用。

  ★ 中国将首次自营钻探南海深海
  12月9日中午12时18分,“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完成首次远航,历时8天零4小时,行程977海里,从浙江舟山顺利到达南海珠江口附近海域。“海洋石油981”是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这是“海洋石油981”首次承担中海油在深水海域的钻井作业任务,意味着未来中海油将可在南海独立进行其深海油气生产工作,而南海是中国主要的深海油气产区。
  点评:有报道称,南海石油地质储量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其中,70%蕴藏于南海深海区域,从大陆海岸线往南海走200千米以外水深就很快达到1500米。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就要立足于自身开发。以往必须依赖外国公司勘探开发,中国不得不让出近一半权益。随着开发装备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中国已经具备独立开发深海油气的能力。随着国内海洋油气开发技术逐渐成熟,深海油气开发必将会在中国的石油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