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资金链濒临断裂 大部分电厂已无钱买煤

2012年01月05日 8:49 302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随着火电厂经营困难的加大,火电企业的经营决策也陷入了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治理的组合拳能见效吗?
  随着“煤电倒挂”现象日益严重,火电企业政策性亏损不断加剧,国家发改委近期发文调电价、控煤价,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自12月1日起,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0.03元,并规定2012年度合同电煤价格涨幅不得超过上年合同价格的5%。这一政策使发电企业的经营困境得到部分缓解,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之困境。
  自2008年火电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以来,大部分火电厂已经被逼到无钱买煤、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境地。中电联的数据显示,2011年1-7月份,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80.9亿元,同比增亏113亿元;4-7月份各月,火电业务分别亏损17.1、16.9、29.0和28.5亿元,月度亏损额扩大。生死存亡之关头,火电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之境地。
  电力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火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70%以上的情况下,火电企业承担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无论煤电价格倒挂到何等程度,没有边际效益的火电企业也要保证充足的电能供应。
  特别是近年来,在电力供应日趋紧张的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电需求,以及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一个个重大事件中,火电企业总是坚决服从电网调度安排,不计得失全力保电,担当起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职责。
  但是,火电企业“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承担社会责任,只能承受短期的巨幅亏损。长期的无利润运作,甚至越发越亏、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支撑时,还在履行这种重大的使命,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当前煤价高企不下,为降成本,保发电,几乎全国所有的火电厂都把配煤掺烧当成了节能挖潜、减亏增效的“救命稻草”。市场条件下,“计划电”与“市场煤”的不完善双边体制机制,迫使火电企业主动违背规律,不顾锅炉的设计技术特性,大量采购低热值的煤泥、高水份的褐煤,积极“掺杂使劣”,虽然短期内降低了燃料成本,但造成火电厂的燃料接卸、转运、制粉、燃烧、出灰系统设备损耗加快,运行出力受限,操控难度增加,污染物排放增加,设备效率下降,安全可靠性降低。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