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高硫矿床火区采矿法
2009年08月13日 8:53 2303次浏览 来源: 铜陵有色控股公司 分类: 事件篇 作者: 袁春生
铜官山铜矿松树山矿区系高硫矿床,平均含硫13.4%,局部高达38.3~46.7%,矿石与空气接触易氧化燃烧,采场高温缺氧、粉尘浓度大。1954年,铜官山矿开采松树山35米中段,3月份首次发生火灾,以后每个采场都发生过火灾,累计100多次。苏联专家建议采用预防性灌黄泥浆灭火,用5×5米网度布置钻孔,进行黄泥自流灌浆,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黄泥厂等工程,灌浆1046立方米,由于灌浆效果不好,于1956年第二季度停工,火区封闭停产,以后曾多次试图恢复生产,均未成功。
1963年,国家科委和冶金部下达松树山高硫矿床开采研究任务,公司设计研究院与铜官山铜矿、长沙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劳保研究所协作,于196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竖分条分段崩落法工业性试验,同时进行矿床发火规律、高硫矿床爆破技术、高温矿床通风降温措施、灌浆灭火技术等研究工作。经过二年多的研究,摸索出开采高硫矿床的基本规律,总结出强掘、强采、强出的生产经验和组织措施。从1963年7月到1965年11月,在13个矿体中共出矿17万吨,并使该矿区产量达到400~500吨/日,这套采矿方法首次成功地解决了高温硫化矿床开采问题。1965年12月该采矿方法通过了冶金部主持的技术鉴定,从1963年至1981年高温开采基本结束时止,共出矿293.3万吨。该研究成果1977年12月获铜陵市首次科学大会表彰,1978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表彰奖。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