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出现新趋势
2011年12月22日 9:21 2968次浏览 来源: 经济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 扎根建厂,主流产品进入主流市场。
○ 集中安家,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工业唐人街”。
○ 服务“走出去”,中资金融机构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在新兴市场面临更多机遇。
○ 承担社会责任,在融入当地发展中走互利共赢之路。
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势头不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0年年末,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今年1月至1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5.2%。
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近日,记者随商务部远赴南非、希腊和泰国调研海外中资企业,了解中资企业发生的最新变化。
——扎根建厂,主流产品进入主流市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总的来看经历了从坐在家里做外贸或OEM(贴牌生产)到通过并购或自己建厂的方式设立海外公司的过程。
记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看到,1993年进入南非的海信集团如今在当地生产的最新款3D电视已经进入当地的高档电器专卖店进行销售。海信集团南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告诉记者,中国制造在海外不再是质低价廉或仅仅是物美价廉,而开始树立中高端形象。关于“做‘低质低价’还是做中高端,做贸易还是建工厂,做产品还是做产业”,海信集团高层在企业“走出去”之初就明确表示,“做高端虽然会哭着进去,但一定会笑着出来;而做低质低价,则会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做高端产品的过程虽然可能会慢一些,但会走得更长久。
记者在南非、希腊和泰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调研也显示,这两家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海外发展,已经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外籍员工占比、海外销售占比等构成的跨国指数较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华为进入欧洲十年在当地建立了生产中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全球TOP50运营商中的45家。其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名员工中,外籍员工总数达到21700多人,占到总员工数的19.4%。2010年1852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中海外销售占66%。中兴通讯2010年国际市场营业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的54.18%,来自欧美地区的收入同比增长50%。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世界巨头云集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华为和中兴通讯靠以客户为中心和对研发不懈投入打造竞争力,并在艰苦的海外创业中发挥出竞争优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华为和中兴通讯仍坚持加大研发投入,2010年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66亿元和70亿元。华为希腊公司执行经理张曦波自信地告诉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领先其他的同行业跨国公司,在产品质量上,我们有充足的自信。同时,我们的服务更好,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快速,客户没有理由不选择我们。”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