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处理看日本城市文明

2011年12月12日 10:56 22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网民说是   作者:

  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直观的印象恐怕就是交通秩序和公共卫生。十字路口乱闯红灯、公交车站前推搡拥挤、公共厕所脏乱不堪、行人随地乱扔垃圾吐痰等现象都是我国城市治理的痼疾,成为影响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障碍。就此而言,日本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初到日本,我们无不惊叹于城市的环境整洁与地面干净,但却找不到国内无处不在的垃圾桶和清洁工人,仔细观察和了解,才知道日本人基本上都奉行着一种“垃圾随人走”的生活理念和“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排放和增加垃圾再利用”的治理哲学。
  就前者而言,可以举几个很小的例子,比如日本的烟民身上一般都会带有一个便携式烟灰缸,方便将自己吸烟时产生的烟灰和烟嘴收集带走;日本的公交车上不允许吃东西,即使是乘坐旅游大巴一般也要求游人将产生的垃圾随身带走,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城市垃圾的清理成本,同时也保持了城市整体的环境卫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日本人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严格遵守,在一些垃圾箱上,甚至要求饮料瓶和瓶盖都要分拣丢弃。相比之下,垃圾分类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推行已久,然后实际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原因何在?个人觉得关键还是在教育和制度上。日本早在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办法》,对废弃物进行细致分类和处理责任规范,废弃物被区分为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两类,同时规定政府、国民和企业的废弃物处理责任。就国民责任而言,法律要求国民必须协助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开展废弃物减量、正确处理的相应对策,生活垃圾必须按照可燃烧、不可燃烧、粗大垃圾、玻璃塑料瓶进行严格分类,进而在规定的垃圾收集时间交由政府收集。
  日本政府为了推行这项制度,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人力进行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督,在日本的电视广告和街头设施上随处可见关于垃圾分类的介绍材料,使得国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相关教育。同时,从增强法律的实施效果而言,严格执法并增加违法成本应该是一个特别值得国内借鉴的做法。
  比如在日本乱扔垃圾将会处以2000日币的罚款(约合人民币163元),相比国内“随地吐痰、罚款5毛”之类的规定就更加有经济“威慑力”。守法的自觉固然是一种通过大力教育可能形成的个人美德,然而从当前的国民素质考量,适度地增加违法成本,迫使其对不文明行为三思而后行可能是目前我国城市管理中更应当重视的地方。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城市的文明固然需要高楼大厦的建构和繁荣商业的支撑,然后对于具体蜗居于城市生活体中的每一个生命而言,周边的环境品质和公共道德才是真正的城市灵魂!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