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国家形象从圣何塞铜矿矿难中升华

2011年11月22日 13:24 80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1


  资料图片:2010年10月12日,在智利圣何塞铜矿,智利总统皮涅拉(前右)与第一位顺利抵达地面的被困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席尔瓦拥抱。圣何塞铜矿被困矿工最后阶段的救援工作于当地时间12日晚开始。 新华社发(智利政府提供)
  智利时任矿业部长、营救总指挥戈尔沃内时隔一年后,仍难忘当时决策的艰难:“矿难发生后,政府面临着大量指责。但我们想,矿难已经发生了,政府的责任首先是救人,并且我们有信心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是如何承担起救人的责任的。因此,我们采取了公开透明的态度,并把一切营救活动置于媒体的监督之下,这也迫使我们背水一战、全力以赴。”
  其次,高举“生命至上”的大旗,使政府的救援行动具有了动人的道义感召力。此次生死营救的成功所在:一是迅速,二是不计成本。矿难消息传来,智利总统皮涅拉立刻中断国外访问行程返回国内指挥救援。第二天,由矿业部牵头组建的跨部门营救指挥小组成立并同矿工家属一同进驻“希望营地”,营救设备随即开展钻井工作……一切都在与时间赛跑,从决策到行动没有浪费分秒。
  为使救援成功,智利政府不仅调动全国资源,还向全世界寻求帮助,包括从澳大利亚紧急进口昂贵的钻井设备,从阿富汗请来富有经验的美国钻井工人等等,全部投入超过2000多万美元,号称史上最昂贵的营救行动。智利政府所做的这一切,都在向世界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在智利,我们珍视国民的生命。”
  再次,科学精准的救援让人们认识了一个严谨高效的政府。智利拥有完善的国家应急机制,尤其是井下紧急避难所的建立,对矿工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大到30吨的大型钻井机、凤凰救生舱,小到灭菌铜纤维短袜、美国营养师制定的特殊食谱等等,这些救援设备和方法对营救的最终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媒体评价智利救援行动犹如“外科手术般精准的运行”。有人说,智利救援成功的公式,“是75%的科学加25%的奇迹”。
  智利政府被认为是南美国家中公共管理最具效率的国家之一。这次营救行动的组织有序、科学高效,其实是智利政府日常管理的自然延伸。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矿难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智利的窗口,透过窗口人们看到了矿难,同时也看到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
  一次矿难垮塌事故,反而成就了智利的国家形象。为国家形象加分的不仅是智利政府,更有智利的矿工和民众:遇险矿工临危不惧、训练有素;矿工家属在矿井附近安营扎寨,点起烛光祈福守候;志愿者闻讯赶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连远在乌克兰踢友谊赛的国家足球队,也在队服上印上“矿工加油”的字样……
  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凝聚力,就在这些细节中彰显。

[1] [2]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