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巧破难题提出发展壮大钨 稀土等加工业

2009年08月07日 12:41 69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科学转型谋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近些年来,赣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县域经济目前存在着经济总量偏小、增长质量不高等不利因素。站在历史的高点和经济的拐点,扬长补短,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成为赣县面临的迫切选择。赣县县委书记李明生告诉记者:“非常时期要加快发展,必须弘扬亮剑精神,树立铁军作风!”
  大项目是产业集聚的龙头、转型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赣县立足县情,借助赣州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区而自身又是市中心城区组团之一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市区辐射,不断加大项目引办力度,围绕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抓关联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全国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精深铝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腐竹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物流基地。实施“创百亿工程”,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5亿元、1亿元的企业,形成“梯次强企方阵”。
  为做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工作,该县要求所有县领导每人至少挂钩一个工业项目,“一竿子插到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同时,按照“飞地工业”模式,把相对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长洛、三溪、白鹭等8个山区乡镇,转移集中到工业园区来办工业,共同参与园区建设,并抽调一批干部到园区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业绩在一线显现,形成“想干事的有事干,干成事的有位置”的良好氛围,确保项目以最快速度落地、建设。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从严控制“两高一低”的新建项目,狠抓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综合性措施。按照“以园招业,以业兴园”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逐步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该县工业经济的核心区。
  赣县在重点推动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档次,培育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对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谱赛科(江西)公司、红金稀土、中瑞材料等企业下决心、下大气力扶持,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并引导这些企业推行国际化战略。强化区域内有色矿产品、建材、电子等产业链的关联度,推行可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该县跳出市场发展市场,把市场、金融、物流等区域优势整合为产业链上的最优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现有企业的互动共促,培育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撑点。赣县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经济,原材料和商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需要现代物流业的强有力支撑,该县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引进培育了鑫安达、辉腾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综合型物流企业。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维护区域经济低成本优势仍然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好选择,而要转型升级,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密不可分。赣县县长温庆锋介绍说,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县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建立健全了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每年从财政拿出2800多万元注入创新基金,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资,走科技兴企之路。
  谱赛科生物公司自主研发萃取高纯度甜菊糖甙产品的新工艺——物理除杂法,使甜菊糖甙产品含甙量达96%,甜度达350倍,品质成为国内外同类产品最优;鑫隆康稀土公司高性能球状单晶稀土抛光粉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红金稀土公司投巨资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改造,已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能够对南方离子型矿实现十五种单一高纯稀土元素全分离的仅有几家企业之一。近日,赣州伟嘉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球粒喷涂硬质合金材料新工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中心的验收,成为该县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截至目前,该县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19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0个,申请专利71个,13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

[1] [2]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