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

2011年09月16日 9:48 16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有哪些产业可能成为全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际社会上,很多国家对于新能源都非常重视。因为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有些国家直接把它们称为"寻找新的增长点"。”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如是说。
  确实,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产业基础、技术创新的特长也不同。因此,要找出全球共性的东西有一定难度。但在新能源这个领域,世界各国对它的态度却高度趋同。比如,奥巴马就希望新能源的发展能为美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振兴,为此他宣称,“在2035年时,有80%的电力来自清洁能源。”而在中国日前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一系列地区性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项目的成功签约,也充分显示出各路资本在政策鼓励和引导下,对新能源的投资热情有增无减。
  在新能源投入上,2010年,美国清洁能源投资340亿美元,远落后于中国的540亿美元、德国的410亿美元。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国家能源峰会上,美国副总统拜登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就反复突出中国、德国等对美国能源创新的严重挑战,并把中国作为其能源创新革命的对手,认为中国在高科技制成品方面已超过美国,将成为未来25年世界新能源领跑者。拜登则不惜发出这样的“警世危言”:“依据目前的能源政策,美国可能将无法在21世纪对世界起到领导作用,如果国家领导人不采取行动的话,美国将会由目前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而转变为对外国清洁能源技术的依赖。”
  美国领导人当然不会不采取行动。但要实现“2035年时,有80%电力来自清洁能源”这个目标,美国又不能不跟中国这个在他们看来是“未来25年世界新能源的领跑者”进行合作。于是,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在华盛顿举行揭牌仪式;今年5月,哈里·瑞德等10位美国参议员代表一行来中国,对在能源创新方面拥有优势的新奥集团进行了实地访问和技术考察,美国夏洛特市政府、美国能源巨头之一的杜克能源还与新奥集团和中国廊坊市,一同签订了《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四方协议》,共同推进包括能源生产、能源储运、能源应用、能源再生和能源匹配中心五个模块在内的“未来能源技术示范平台”。
  继中美在金融、贸易领域展开密切合作后,中美能源合作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渐成趋势。有专家预测,能源领域将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第三极”。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国,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从2009年的6280多万辆跃升到2020年的2亿辆,未来能源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了55.2%。这表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已成当务之急。而美国同样面临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便降低对外国石油依赖,进而通过新能源革命来推动美国在经济领域继续领导世界的强大外部压力和内在冲动。
  “中美全面的合作发展,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作为美国第四届国家清洁能源峰会唯一受邀国外企业代表——中国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演讲中呼吁,“美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美国的投资政策更加开放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大量资金投向美国,帮助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根据美方提供的信息,若2035年美国有80%的电力来自清洁能源,则意味着25年内要把相关生产力倍增。因此美国从事核能、太阳能、风力、水力发电、天然气和洁净煤等行业的公司,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潜力无限,而中国企业在为他们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的同时“走出去”,无疑对“未来25年”世界能源格局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