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全球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 市场需求整体减弱
2011年09月07日 9:7 10255次浏览 来源: SMM 分类: 重点新闻
2、不同品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分析
有色金属下游汽车、房地产受调控政策影响较大,整体表现较弱。前7个月累计生产汽车1085.08万辆,同比增加3.9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8.37个百分点。其中4、5月份汽车产量连续两月同、环比双降。
前7个月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累计为31873亿元,同比增加33.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累计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15169万平米,同比增加24.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42.8个百分点。
家电市场继续呈现繁荣景象,但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前7个月累计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分别为5339.99万台、9838.36万台、3608.96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9.13%、41.59%、2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下降7.67个百分点、扩大3.18百分点、下降16.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8月有色金属消费需求总体继续增长,但增幅放缓,且伴随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进行,有色金属需求形势不断转弱。
(1)铜价高位运行、宽幅震荡下跌。
1-8月份,国内1#铜价持续运行在64000元/吨上方,2月中旬达到三年来最高价74950元/吨,之后震荡下跌,于8月初探底至64600元/吨,创年内最低,最大振幅为13.8%。8月31日,1#铜均价为68100元/吨,较年初下跌3.4%,较2月中期最高价下跌9.1%,但同比仍保持上涨趋势,涨幅为16.2%。
前7个月精铜产量保持快速增长,但增幅较2010年有所降低,1-7月累计生产精铜312.4万吨,同比增加14.55%;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影响,精铜进口呈现下降趋势,前7个月累计进口精铜127.8万吨,同比减少28.29%,但环比来看,6、7月份进口量连续增加,反映国内逢低入市采购增多。国内铜库存整体下降,9月2日,上期所铜库存为107790吨,较年初下降18.4%。总体来看,今年以来铜市供应偏宽松,企业着重进行“去库存化”。
前7个月,国内电力电缆产量同比增加20.0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11个百分点;变压器产量同比增加20.84%,而去年同期为同比下降0.47%;发电设备产量同比增加19.54%,增幅较上年同期扩大11.57个百分点。综上可见,今年以来,在电力投资保持高位、农村电网改造等带动下,电力行业耗铜保持快速增加之势,有力支撑了铜价高位运行。
(2)铝市成本支撑,价格震荡上行
国内A00铝价自年初的16300元/吨持续震荡向上,7月底达到三年来最高价18650元/吨,累计涨幅达14.4%,之后震荡调整。8月31日,A00铝均价为17870元/吨,较年初上涨9.6%,同比上涨17.7%,距离7月底最高价4.2%。
前7个月,国内电解铝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有力缓解了库存压力。1-7月份累计生产矿产铝1019.5万吨,同比增加6.79%,增幅较上年同期大降35.18个百分点。累计进口未锻造铝(包括铝合金)180579吨,同比减少24.8%,导致国内铝库存水平急剧下降。截至9月2日,上期所铝库存量为117799吨,较年初剧降73.4%,有利于铝价“轻装上阵”。
4月份华南地区淡季电荒的出现,拉开了今年电力供应不足的序幕,多地相继进行“拉闸限电”,导致部分地区铝供应紧俏。另外,5月中期,发改委上调15省市的工业电价,铝生产成本上升。在供应相对不足的背景下,成本上升推动铝价出现强势上涨。
(3)铅市遭遇环保风暴,价格宽幅震荡下跌
3月24日,铅期货合约挂牌上市,铅价也被炒到3年来的顶峰18100元/吨。然而,一系列“血铅”事件的升级,将铅污染整治推上历史快车道。
2月18日,首个“十二五”国家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可见国家对重金属污染的重视程度。5月18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加大执法力度等,各地集中开展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大规模停产整顿行动。截至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1930家,全国逾八成铅蓄电池企业关停整治,导致产量下降,对铅需求明显减少,打压铅价进入下行通道。
前7个月,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累计同比增加3.3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6.61个百分点,其中4、5、6三个月铅蓄电池产量连续环比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反映该行业受铅污染整治风暴影响巨大。
1-7月,精铅产量整体保持快速增加势头,累计同比增长19.96%,增幅较上年同期扩大16.17个百分点,直至7月份才出现产量同、环比双降。整体来看,今年铅生产总体继续大幅扩张,下游企业开工率锐减,市场呈供给过剩局面,铅价明显下行。
5月中旬,长江现货1#铅价最低下探至15800元/吨,较年内最高价下跌12.7%。之后小幅反弹,但在8月初市场悲观氛围下,再次探底至15550元/吨,年内最高震幅达14.1%。截至8月31日,国内1#铅均价为16500元/吨,较年初下跌3.9%,较年内最高价下跌8.8%,同比保持微弱增势,增幅为1.5%。
(4)锌市库存高企,价格负重宽幅震荡下跌
2月下旬,锌价达到年内最高价19450元/吨,然而,持续增加的库存积压严重牵绊锌价上涨步伐。上半年,上期所锌库存连续增加,直到6月24日当周年内首次出现环比下降,7、8月份锌库存仍是增多降少。8月26日,上期所锌库存总量为417784吨,较年初增加32.2%,反映国内需求形势疲弱。
前7个月,国内精炼锌产量累计299.92万吨,同比增加6.7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环比“5降2增”,可见今年锌生产并未有大幅增加,但下游房地产、汽车形势疲软,导致库存大量累积,严重打压锌价。
与铅价走势类似,锌价在5月上旬下探至年内首个底部,价格为16300元/吨,较年内最高价下跌16.2%。8月上旬再次探底至15750元/吨,年内最大振幅为19.0%。截至8月31日,长江现货1#锌价为17025元/吨,较年初下跌8.8%,较年内最高价下跌12.4%,同比微涨0.6%。
(5)“物以锡为贵”行情继续上演
从年初的16.25万元/吨,震荡上扬至5月初的21.78万元/吨,累计涨幅高达34.0%。2011年锡市再度拔得基本金属中的头筹,成为趋势向上,涨幅最巨的“涨明星”。截至8月31日,国内1#锡价为19.58万元/吨,较年初上涨20.5%,同比上涨31.8%,足见锡价强势轨迹。
前7个月,国内累计生产锡89219.02吨,同比增加8.48%,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表明锡市供应增幅有限,供应紧俏局面持续存在。
上半年,我国电子、电气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均在20%以上,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反映锡下游消费旺盛,刺激锡价长期攀登新高。
(6)镍市供应宽松,价格明显下行
年初,在内外经济基本面良好,LME库存明显消化的带动下,国内镍价持续攀升,2月下旬达到年内最高价219500元/吨。金川公司在短短两个月,连续10次上调出厂价,反映年初行市高涨。
然而下游对高价镍接货意愿不强,之后,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美债务危机等多重因素打击下,镍价连续震荡下跌。8月上旬探至年内最低为159000元/吨,最高震幅达27.6%。截至8月31日,长江现货1#镍价为164000元/吨,较年初下跌13.0%,较年内最高价下跌25.3%,同比下跌2.1%。
前7个月,国内镍产量累计162229.4吨,同比增加45.74%,增幅较上年扩大28.46个百分点。累计进口精炼镍及合金118302吨,同比增加15.78%,可见今年以来镍市供应增幅较大。
世界金属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镍市供应过剩4100吨。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镍市供应宽松,下游消费低迷,价格明显下跌。
年内最高价 | 年内最低价 | |||
时间 | 价格 | 时间 | 价格 | |
1#铜 | 2月15日 | 74950 | 8月9日 | 64600 |
A00铝 | 7月28日 | 18650 | 1月4日 | 16300 |
1#铅 | 3月24日 | 18100 | 8月9日 | 15650 |
1#锌 | 2月21日 | 19425 | 8月9日 | 15725 |
1#锡 | 5月4日 | 217750 | 1月4日 | 162500 |
1#镍 | 2月22日 | 219500 | 8月9日 | 158250 |
2011年8月31日价格分析 | ||||
价格 | 同比 | 较年初涨幅 | 较最高价差距 | |
1#铜 | 68100 | 16.20% | -3.40% | -9.10% |
A00铝 | 17870 | 17.70% | 9.60% | -4.20% |
1#铅 | 16500 | 1.50% | -3.90% | -8.80% |
1#锌 | 17025 | 0.60% | -8.8 | -12.40% |
1#锡 | 195750 | 31.80% | 20.50% | -10.10% |
1#镍 | 164000 | -2.10% | -13.00% | -25.30% |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