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2011年08月24日 17:10 37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专家

  李梅,女,1965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稀土学院教授,科技与产业处处长,稀土学科带头人,“四个一”人才工程人才。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现代冶金新技术及应用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包头市玻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自治区高校科研指导委员会委员,包头市政协委员,科协常委。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杂志编委,曾两次去日本参加中日稀土技术合作研究。2002年和2008年两届被评为“中国优秀巾帼发明者”;2003年被评为“包头市巾帼科技之星”;2004年被评为“包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全区知识产权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321工程人才”;2005年获得“内蒙古青年科技奖”;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优秀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高校科技创新标兵”,“包头市优秀专家”;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2009年度中青年科技创新奖。
  李梅教授20年来一直致力于稀土的科研、生产及教学工作,主要针对白云鄂博稀土矿开展稀土矿物分解,放射性废渣、废气、废水等的综合治理技术,湿法分离新工艺新技术,湿法分离水相出口产品功能化,铈基稀土化合物应用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
  在稀土湿法产品的物性控制研究方面,针对稀土化合物的沉淀、结晶、生长、焙烧等反应过程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发明了一系列不同物性稀土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取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铈基稀土化合物的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针对包头稀土矿中98%为轻稀土,其中氧化铈占50%,镨和钕用于钕铁硼磁性材料供不应求,而镧、铈,特别是铈产品大量积压。为了变稀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开轻稀土,特别是铈的应用面,进行了系列功能性稀土助剂的研究开发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成功开发了镧、铈在橡胶和玻璃中的应用,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No.20566001, No. 50662002, No. 20966007),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项目1项,科技部院所项目和服务企业项目各1项,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SCI收录11篇,EI收录6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中11项为第一发明人,授权11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包钢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
  1)稀土湿法冶金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
  2)稀土湿法冶金产品的物性控制研究
  3)铈基稀土化合物的应用技术开发
  主讲课程
  1)本科教学:稀土元素及其分析化学;稀土湿法冶金
  2)研究生教学:稀土材料学;稀土冶金学
  学术成果
  科研成果奖励
  “大颗粒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开发” 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
  “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提取技术研究”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996年
  “特殊物化性状新型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开发” 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高纯稀土化合物提取技术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
  “萃取法生产高纯氧化铽、氧化镝”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
  学术著作
  1.  李梅,柳召刚, 吴锦绣,胡艳宏. 稀土元素及其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