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锁定5大产业

2011年08月11日 9:8 12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大飞机、大船、“蛟龙”深潜器、北斗卫星、天宫一号……“十二五”期间,在有关政策措施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制造”在“上天下海”等领域的发展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记者日前独家获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其中明确,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目标为国内市场满足率60%以上,较以往大幅增长。另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已在征求意见阶段,有望在10月前出台,将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有关研究预测,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容量每年约为400亿到500亿美元。在我国,伴随着对海上油气等资源的开发投入,预计未来5年海洋工程设备市场规模每年都将超过500亿美元(约30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航空、卫星、高铁、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5大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发展目标被分别加以明确。
  “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是建设装备制造强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认为。
  张相木此前向媒体表示,计划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到20%以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就最新消息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重镇,其“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更远大些。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将提升至6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20%。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张相木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虽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
  对此,业内专家直言,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的大量高端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开发高端装备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基础配套件发展滞后,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既是时代机遇,也是现实挑战。
  “核心技术是钱买不来的,也是市场换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力更生。”高端装备领域的一位央企老总向记者直言,为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企业必须舍得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给予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
  据记者了解,航空、卫星、高铁、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均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并将有针对各自特点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
  21世纪是属于海洋的世纪。仅以石油资源为例,中国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仅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0%,随着中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海洋这个“聚宝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值得关注的是,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而且还有专项规划。据悉,目前工信部牵头,正在研究制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子规划之一,也已经在征求意见。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争取《规划》早日颁布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发展重点也基本圈定。张相木透露,海洋工程装备要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求,重点发展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设备与系统,掌握核心关键设计建造技术,提高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