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跻身海绵骨针矿化研究世界前列
仿生合成了新型骨骼和牙齿生物矿物修复材料
2011年07月27日 10:41 1706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相关新闻
7月23日,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专家组在京召开“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及仿生研究”项目验收会。专家组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所有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及仿生研究是科技部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由中国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与德国美因茨大学合作,开展六放海绵骨针结构、特征、矿化与调控机制研究,寻求新的纳米硅仿生合成应用途径。项目始于2008年6月,经费111万元。
项目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六放海绵骨针的结构、组成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矿化机制,并初步仿生合成了新型的具有优良性能的骨骼和牙齿生物矿物修复材料;将传统的矿物学与生命科学、仿生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研究相结合,开辟了我国生物—硅化医学材料研究的前沿性新领域,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实现了地质科学的延伸。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发表国际SCI收录论文40篇,参与多个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