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对有色等十大行业的影响分析

2011年07月07日 8:55 65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加息之后,对行业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对十大行业做了分析。

  房地产利空 影响最大
  连续加息会增加购房者利息支出,降低购房者的购买能力。本次加息可以说对购房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远胜于实际的利息负担增加的影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及投资者购房需求。另外,加息将会增加开发商的财务费用,仅考虑利息支出的影响,预计会使2011年房地产行业全年税后净利润下降。

  银行业有利有弊
  加息早期,对银行是绝对的利好,有助于提高利差,增强盈利能力,到加息末期,则是对银行产生利空,因为经济已经过热,国家在收缩信贷,虽然仍然可以继续提高银行利差,但宏观环境变化,信贷的坏帐率上升,最终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今年以来银行的息差已略有扩大,目前大概维持在2.7%~2.8%。"粗略推算对息差的扩大也就产生1-2个基点的作用。

  有色相关企业或“不敏感”
  加息对该行业中的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加息更多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虽然有色金属整个板块企业负债率相对较高,加息将直接增加企业财务费用。但对于‘25个基点’的幅度,企业一般不会太敏感,对成本影响并不大。持续的加息将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这将导致金属的需求可能出现一定幅度放缓,并进一步影响金属价格合理回归。但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回落更多的落脚点是在产业链上游,即原材料环节。

  煤炭短期效益影响不大
  加息对煤炭行业短期效益影响也不大。大部分煤炭企业产能已达极限,未来需要投入新的矿井,加息将增加其未来开采新矿的成本。加息将对房地产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将首先对炼焦煤未来的价格走势带来不确定因素。除非加息使得电力需求出现明显的回落,在电力供求偏紧,及新增机组大幅投产之下,动力煤预计会得到滞后的缓解,仍然相对看好。

  机械战略新兴产业迎利好
  加息对对战略新兴产业是利好,加息应该主要是为了收缩流动性和淘汰落后产能,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相关上市公司还是存在操作机会的。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机械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30%~40%左右,财务费用占净利润比例都很低,基本在2%~5%左右,小幅度加息对工程机械行业需求影响有限,对于工程车辆按揭贷款影响也很小。

  石化或抑制油价涨势
  加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经营来说影响不大,虽然中石化的负债高一点,会增加一些利息支出,但是,公司融资更多是通过债券。加息的直接反应是借款成本的增加。若利率增加1%,按行业50%资产负债率算,利息支出占权益的份额增加1%。就目前盈利能力而言,影响微小,这可能对市场的油价有一定的压制作用。整体上,贷款利率上调对化工行业是负面影响。有机品、合成材料、无机品等上游原材料子行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染料、塑料、橡胶制品业等中下游消费类制品业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直接影响很微弱,但是对微利的企业则有可能使其亏损。

  电力利润恐受冲击
  电力行业属资本密集型,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较大,部分公司负债率偏高,经测算主要上市电力公司利息支出占利润总额比例平均超过10%,华电能源(600726)、通宝能源(600780)、国电电力(600795)、漳泽电力(000767)、内蒙华电(600863)和国投电力(600886)占比超过15%,在升息预期下,电力公司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从另一角度分析,加息无疑将对电力投资产生相当的限制效果,尤其是部分不具备行业地位和资金优势的电力投资主体的投资项目,在预期收益水平降低的情况下,贷款银行将对此类项目更为关注。

  证券部分业务存萎缩隐忧
  加息将提升券商的融资成本。间接来看,尽管升息将促使企业寻求更多的直接融资、从而增加券商的承销业务量,但加息将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这将直接导致券商的经纪、自营等业务将不断萎缩。

  医药对负债较少企业影响甚微
  对于医药企业,加息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息费用方面。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5.24%。若步入加息周期,持续加息,企业的财务负担将有所加重,但总体上对医药行业的冲击小于其他资本密集型企业。一些中药类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较低,如东阿阿胶(000423)、同仁堂(600085)、片仔癀(600436)、金陵药业(000919)等只有少量短期负债的企业影响甚微。

  航空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加息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并没有直接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企业一般都是有息负债余额相对较高,同时又是净利润绝对值较低、处于微利状态的企业,一旦加息,它们很可能就落入亏损的队伍;相反,有息负债余额低,甚至无有息负债的企业,加息的负面作用就微乎其微。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