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18家董事长凸显干部管理漏洞
2011年06月29日 9:3 1643次浏览 来源: 京华时报 分类: 企业舆情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志权
如果“董事长”仅被视为荣誉或者权力象征,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也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管理缺位,从而直接影响所属企业的效率。
国家审计署近日出台审计工作报告,有关对铁道部审计所发现的主要问题中,有一项是颇有意味的:铁道部所属信息中心6名司局级干部未经批准,在所属企业兼职,其中个别领导一人兼任18家所属企业董事长。
说颇有意味,是因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在经济监督中指出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多少有点让人意外。
由于审计报告对此没有进一步说明,违规兼职是否连带着经济违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同时兼任18家企业董事长,显然超出了常规逻辑。如果“董事长”仅被视为荣誉或者权力象征,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也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管理缺位,从而直接影响所属企业的效率。
领导多方兼职的情况比较普遍。一种是主管部门的正常任命,而违规任命的情况,归根到底,往往缘于权力偏好,权力往往又不是孤立的。手中握有过多的权力,在太多的利益角逐中,难免陷于权力寻租。其危害如中纪委有关文件所指出的,领导违规兼职,容易导致政企不分,官商不分,公私不分,并至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去年瑯珰入狱的原合肥市开发实验区财政局局长董黎明,身兼国资局局长、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及五家国字号企业负责人董事长等8职,最终涉嫌受贿1200余万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央纪委对过多兼职的危害是清楚的,因此明确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兼职或者兼职取酬。今年4月刚刚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也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兼职获取报酬将被追缴。
问题的症结在于,好的规定有赖于严格的执行。从审计发现“一人身兼18职”这一特例来剖析,一是需要思考如何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二是需要加强追究的力度。禁止领导违规兼职早有明文规定,“一人身兼18职”的错误目前已经得到纠正,但这种事后纠偏能否真正起到震慑效果,还有待更严密的监管机制来检验。
当然,系统地看,杜绝这种怪现象,还需要和官员的收入申报、职务申报、干部管理制度等规定结合起来。当监管无微不至,违规行为自然就无处遁形。
相关报道见昨日A08版
责任编辑:张学超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