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改革年内推出 争议定价权

2011年06月14日 16:12 140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根据发改委向国内主要油企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22天缩短至10天,并有可能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对间隔时间的调整与业内普遍预期一致,不过定价权下放“三桶油”引起了业内的大讨论。
  从各方的观点来看,赞成的很少。业内专家和研究员一致认为,要下放定价权,首先要破除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格局,否则就会使垄断集团根据自身利益控制价格。消费者则担心,在目前“三桶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定价权下放只会使成品油价涨得更高。
  据了解,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讨论方案其中一项就是,当原油价格在130美元/桶以下的时候,政府有可能向三大公司下放定价权。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下放定价权是实现成品油价市场化的大趋势。但他认为,放权应该以改革目前国内石油企业垄断格局为前提,否则,很易被垄断巨头操纵价格。
  业内研究员表示,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三桶油”占绝对优势地位,尤其中石油、中石化两家油企所占的市场份额在90%以上,民营油企完全是依附的存在,没有抗衡的能力。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油企,当前的时机不到。否则,下放成品油定价权只会助涨高油价,让垄断企业受益,让消费者受损。
  卓创资讯成品油研究员表示,成品油定价权可以下放,前提是要是国内成品油市场化,成品油有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多元竞争的市场。而目前,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石油勘探、开采、进口、炼制、销售等各个环节,开放、公平、竞争无从谈起。
  有网友表示,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然实施以来就饱受诟病,但是三大油企要想涨价必须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定,至少是套在三大油企头上的一道“紧箍咒”,让其还不能为所欲为。一旦将成品油的定价权下放给三大油企,等于取下了这道“紧箍咒”,难保油企的涨价行为不成为脱缰的野马。
  事实上,2009年底,在由国家发改委召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一周年研讨会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就曾提出,国际油价在80至100美元时可由石油公司自主定价。当时,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成品油销售主要是两大石油公司,发改委不可能把成品油定价权交给企业,如果油价由企业说了算,老百姓的利益将无法得到维护。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从改革初衷上看,放权"三桶油",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一步朝大家期待的市场化方向过渡,而不是单由国家发改委这个政府部门说了算。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自主定价是油企的一项重要权利。不过,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很充分,而且还有强大的消费者组织的监督与制约,定价过高等于自断财路,不仅如此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中国目前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的大环境,步子迈得有点过大了。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