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期待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出台
2011年06月13日 9:37 2786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欧阳明高认为,“十二五”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加以利用,“十三五”期间恐怕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就会大规模进入。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面临价格偏高、缺乏商业模式、技术欠缺等瓶颈。
不过,上海中科力帆总经理陈晓海告诉记者,车企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障碍是政策不落地,企业不敢过多进行研发和投资,毕竟企业所承受的财力有限。
执行细则未落地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国内电动车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去年6月1日,四部委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最早喊出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已经生产出F3DM和纯电动车e6。其他车企也不甘示弱,纷纷投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斗中。
去年8月,东风汽车公司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明确第一批共16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未来5年,东风公司将陆续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奇瑞不仅推出了高速纯电动车M1EV,而且在国内首次推出搭载增程技术的纯电动汽车瑞麒S18D。除此之外,一汽、吉利也纷纷加速电动车发展步伐,尤其是众泰、中科力帆等在传统能源汽车方面落后的车企也加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队伍,甚至没有整车制造经验的万向也开始造纯电动汽车。
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实现弯道超车。事实上,有造整车技术的众泰没有电池技术,由万向提供电池;而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万向,则从海南马自达买来整车,进行电动车的改装。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掌握全部的电动汽车整车制造技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在国内整车厂全员发展新能源汽车盛况中,滥竽充数者也大有人在。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在传统燃油汽车技术方面尚处在研发起步阶段,纯电动车型却已推出好几款,但其实连真正的产品生产线还未建立。
而目前,整车企业也从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如火如荼到开始观望,一再推迟新产品上市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制定上,一些具体的细则和标准迟迟不能出台,是本土汽车厂商研发新能源汽车步伐迟缓的主要原因。
虽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鼓励政策,但是具体的执行细节还没有公布。“举一个例子,购买电动车的购置税是应该按照政府补贴新车之前缴纳还是补贴之后缴纳。如果按照补贴之前缴纳,有可能就是买的帕萨特的保险费和购置税,开的却是桑塔纳。”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副经理丁晓华认为。
记者从有关人士处获悉,全国私人购买纯电动车人数不超过100人。虽然北京、深圳、合肥、长春等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地方财政补贴政策,但也仅有深圳和杭州把新能源补贴给车企。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