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引导钨业企业摆脱困境探析

2009年07月15日 9:24 87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新闻图片2009615922161247620936546_2725.jpg
图为一家矿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人工手选含钨的废弃矿石,提高石矿利用率,以节约成本。


  7月15日消息   近年来,我国年出口钨品量占全球钨消费量的50%。作为出口导向型的钨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损首当其冲。在危机中,大余县一批规模小,加工能力低的小企业应声倒地,也有像大余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逆市投资10亿元加工钨产品的钨业新秀……经历金融危机洗礼的大余钨业期待冲破阴霾重振钨都昔日雄风。

有米之炊也难做
  “今年上半年,大余县钨生产企业效益整体下滑,亏损面较大,规模以上钨企业销售收入、税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0.5%和67%。”近日,大余县经贸委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向笔者介绍。“这是我县近年亏损程度最大的一次。”
  “有米之炊也难做。”笔者在大余县地矿局了解到,该县目前已探明钨储量33.17万吨,现保有储量15万吨,位居全国县(市)前列。这些稀缺资源并未让大余县远离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大余县矿产品企业库存的钨精矿约5000吨。库存的增加,资金周转的困难也随之而来,全县主要钨加工企业资金缺口超过3亿元。这种有货无市的交易状况是造成该县钨产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大余县一些钨矿企业规模小,关联度低,抗风险能力差。在县属统计的43家矿产品加工企业中,30余家停留在毛矿产品配批,加工水平、经营方式上基本是现炒现卖、买空卖空、囤积居奇。这种经营方式造成钨价格涨涨跌跌。这一现象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尤为突出。与此同时,矿点零散,加工分散,结构单一,管理粗放,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缺少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些因素也让大余钨业前行困难重重。
  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效益差。在大余县县属43家企业中,有30家企业仅停留在初级、中级产品加工上,应用产品空白,企业经营仍然以生产和销售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企业关联度不强,仅具备生产仲钨酸铵能力的也只有伟良、海创、金城等几家企业。随着材料成本的增加、利润空间缩小,效益骤减。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