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中国话语权能否迎来转机
2011年05月09日 13:32 5298次浏览 来源: 瞭望 分类: 黑色金属
定价机制
2010年,铁矿石定价机制出现重大变局,三大矿商开始采用挂钩现货市场的短期价格合约,取代沿用了40年的年度基准定价体系。虽然中国方面一直都没有公开正式表态接受这一机制,但事实上中国主要钢铁企业自去年中期起就陆续与三大矿商签署了短期供货协议。
陆晓明评论指出,定价机制问题是最值得探讨的。他说,新定价机制有几大变化,一是周期上的改变,目前主要以季度定价,也有按月定价或者更短周期的;二是过去价格是谈判谈出来的,现在不用谈,按市场和指数走,“这一定价模式是大势所趋”。
国际通行的铁矿石指数分别是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其中普氏对应的矿石报价在三种指数中最高,原因在于普氏的结算公式中,给予矿山的报价份额最高。因此,目前淡水河谷和力拓采用基于普氏矿石指数的季度定价,必和必拓则是在普氏指数基础上采取更灵活的定价。
国际大宗初级商品定价,基本都经历了长期协议价—现货定价—期货定价的过程,期货成为主要定价方式后,商品定价也完成了金融化的过程。受访专家指出,在铁矿石新定价机制已成既成事实后,铁矿石定价金融化不可避免。
在这一大势下,国内钢铁行业能否积极适应、参与并有所作为,以避免陷入更为不利的境地?在采访中,陆晓明对本刊记者强调指出,应该认识到,矿产不仅具有资源属性,还有资本和资产属性,而且资本属性越来越强,保障资源不能单纯从量上追求,还应积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他认为,在铁矿石问题上,不能单从政治角度和民族情绪上看问题,还必须尊重市场规律,适应市场。
业内专家也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在铁矿石定价金融化上需积极适应,并有所作为,其中有三条可行的路径:一是积极推动在国内开展铁矿石期货交易。中国是全世界铁矿石最大的买家,如果铁矿石期货市场发展得好,可以影响到铁矿石的国际价格。今年1月,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国印度推出了全球首个铁矿石期货品种,意味着铁矿石进一步金融化和定价短期化的势头难以阻挡,铁矿石期货甚至期权将会是钢铁企业或者国内矿石贸易商不得不操作的一环,中国钢铁企业也必须积极适应这一趋势。
二是尽快促成铁矿石以国内钢材期货为定价标准。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与铁矿石相当,却并没有出现定价权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就在于铜精矿的定价受到铜期货价格的直接影响。铁矿石的定价完全可以参照这种模式进行定价。
三是鼓励国内专业钢铁资讯机构发展,协助他们编制更能反映中国铁矿石供需状况且为各方所接受的的铁矿石价格指数,进一步获取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话语权。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