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业门槛提高 三巨头或是最大赢家

2011年04月29日 9:21 41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巨头和大型地炼受影响不大
  据息旺能源测算,现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旗下共25家炼厂炼能在200万吨/年之下 (不包含格尔木炼厂、新疆泽普炼厂),累计一次加工能力2610万吨/年,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淘汰炼能分别为920万吨、740万吨和800万吨。
  “这样的淘汰有助于其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炼油成本。200万吨/年的门槛对中字头公司而言影响较小,近几年,三大公司不断在新建和扩建炼厂,产能目标几乎是上千万级,新增炼能远高于淘汰的标准。”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认为,“一般有资本实力、有想法的地炼都会采取加大一次或二次加工装置来规避门槛。”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规划中的新建或改扩建达到千万吨级并在今年前投产的炼厂包括天津石化、石家庄炼化等超过20家的目标。
  中化集团炼化事业部一位管理人士表示:“此举能加快产业升级,规范发展,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提高炼油门槛对中字头企业影响不大,因为新建和扩建项目在门槛之上。该政策对小地炼厂冲击更大。”
  山东是全国地方炼厂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省份。2007年国家有关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一直以来迫使地方炼厂进一步扩大产能。一位山东地炼人士认为,这表明一些小炼厂会被淘汰,而大地炼都超200万吨/年,这是近年来国家不断淘汰小炼油厂的结果。
  小地炼面临被淘汰、收购命运
  “山东地炼有80%达不到200万吨/年的门槛。”刘峰表示,“这些小炼厂要么扩产能,要么被中字头收购。对三大公司来说,小炼厂淘汰和收购是降低竞争。”
  但是,200万吨/年以上的地方炼厂远未“高枕无忧”。上述山东地炼人士认为,由于原油配额太少,地炼靠进口燃料油,严重影响装备寿命,生产工艺也不达标,想不被淘汰,只能“投靠”中字头。
  由于原料库存紧张,原料采购成本高昂,地炼长期面临亏损风险,导致炼厂关停装置,一些小地炼经营艰难。中字头石化巨头也加快了收购步伐。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陈睛认为,向中字头靠拢,待价而沽以及伺机接受并购,这将是山东地炼发展较为简洁的一条道路。既有利于解决原料问题,也有利于落后产能的扩能和新上更先进的装置。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