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投资煤化工需警惕产业化过热

2011年04月25日 15:21 20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目前拟建煤化工项目投资金额和预算已经累计超过了1万亿。其中,仅山西省就已经明确要向煤化工领域投资8000亿元以上。据初步估计,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煤化工项目投资须以“数万亿元”计。
  目前,包括中海油、鲁能、晋煤、中化、中煤、中电投、中国航天等在内的企业都先后赶赴山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省投资煤化工。除此以外,五大发电集团进军煤化工行业的步伐也在提速。
  固然,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求矛盾,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化工、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煤化工作为高耗能、高排放、对水资源消耗相当大的行业,对我国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煤化工行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规划、无序扩张的情况,这也将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早在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暂停煤变油项目核准,一般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变油项目。今年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又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表示收紧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并再次明确列出禁批目录,直至煤化工产业规划出台。
  《通知》指出,目前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合理控制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
  虽然,上述《通知》中指出的问题其背后的推手是央企等大企业,但是地方政府扶持煤化工的热情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究其原因,无非是央企的进入能给当地的GDP增长带来好处,但一拥而上的煤化工项目将会给能源、资源带来承载压力,破坏当地环境协调发展。
  目前,虽然煤制天然气等项目技术上相对成熟,但是否能够做到商业化运行、产生商业效益还要受制于煤价、油价的变化。因此,在央企投资冲动和地方政府GDP挂帅的背景下,需警惕煤化工产业化过热。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