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电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跨国并购
2011年03月24日 9:25 4419次浏览 来源: 国际商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自身经验不足。从国际经验看,跨国并购需要全面考察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和劳工政策,设计合理有效的投资架构、资源整合方案和退出渠道,充分进行商务、法务等全方位的调查,才能有效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然而,我不少企业实施跨国并购仍存在盲目性,不仅并购前没有通盘考虑进入海外市场的策略或疏于建立系统、科学的并购方案,并购后也面临缺乏管理经验、运行不畅等问题。华为、中航国际、中国寰球等多家公司表示因缺乏实践经验,并购中时常处于被动局面,并购失败案例屡有发生。
二、专业性人才匮乏。进行跨国并购,需要一支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知识,熟知海外并购业务,并能按国际惯例管理海外并购企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吉利控股、中冶科工、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等企业都表示因缺乏专业化的跨国并购人才团队,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很大困难,项目进展缓慢。
三、国内行政审批繁锁,缺乏统一协调。目前,企业如计划对外投资或并购海外企业,需到多个部委备案及审批,手续繁琐,国家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协调和指导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因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很难发挥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整体优势。不少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在跨国并购的行政审批中效率较低,延缓了跨国并购的进程。
四、融资不畅、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主要限于为非股权交易的并购活动提供贷款资金,目前为并购发行企业债券的情况较为少见。有时企业因受到融资额度和审批限制,坐失并购良机。中冶科工表示,矿产、能源类行业项目投资周期长,跨国并购所需资金额大,目前企业自有资金难以完全支撑并购,迫切需要扩宽融资的有效渠道。
五、整合文化差异的能力欠缺。与并购目标国的文化差异成为我海外并购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接触,很难避免产生冲突,这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融合会产生很大影响。TCL集团在并购阿尔卡特后,对文化差异融合不够,造成原厂人才流失严重,致使公司无法顺利运营。
六、政治因素时常对并购结果造成重大影响。我国企业目前在跨国并购时还往往遭遇政治因素的干扰。政治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东道国政局动荡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以及东道国为保护本国企业,以国家安全等各种借口对国外企业并购本国企业加以阻挠。继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部门、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失利后,今年2月华为对美国三叶公司的收购再次受政治因素干涉未果,即是明证。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