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打破传统利益格局 需政策出手相助

2011年03月08日 9:1 52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上网难题难在执行
  记者:统计表明,2010年1~6月,风电未收购电量为27.76亿千瓦时。上网难成为现在发展的重大难题,那么,这给发电企业投资增加了风险,您认为以后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俊峰:这个数据我知道,不过这是对商业运行数据的统计,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还处于调试中,并未签订商业合同,事实上是并网了的,现在真正没有并网的风电只是少数。每个企业的调试期不同,有的长达一年多,这是正常的。现在并不存在风电上网难的问题,也不存在风电上网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政策执行问题。
  李佐军:这涉及到电力改革、各个方面的利益分割和权力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搞好各个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发电环节、配电环节还是售电环节,均涉及到利益矛盾问题,上网同样如此。新能源上网以后,对新能源企业来说是个利好,但是,对电网公司来说,就要看值不值了,给新能源企业牵线不经济,电网就没有积极性。
  从2002年至今,电力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因此,上网难这个问题在电力改革没有完成前会一直存在。
  记者:预计国家将会出台哪些政策进行扶持?
  李俊峰:在“十二五”期间,对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仍会延续“十一五”的政策,至于更偏向于谁,仍需待政策正式发布。
  黄鸣:希望能够出台更多侧重于用户端方面的政策,支持示范工程,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运作。如太阳能光热以及在建筑上的应用,农村的太阳能沼气、大棚等应用。
  记者:一直被热捧的太阳能行业最近吃了次“闭门羹”,美国“301”调查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请问各位,从长期来看,应该如何应对?
  李俊峰:“301”调查案已成过去。从这个事情来看,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运用WTO法则来维护利益。在面对贸易争端时,应该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李佐军:需要提出的是,现在新兴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一出来,无论是否具备条件,地方都一窝蜂地上项目。我认为,应该通过政策引导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另外,我国太阳能企业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还应该争取掌握国际话语权。
  黄鸣:如果一定要说哪方面的投资空间更大的话,我认为,在太阳能整个产业链中,应以终端为龙头,太阳能在建筑、交通、工厂和园区等多方面都值得投资。链条的最终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服务、安装与建筑结合等等,包括材料和原部件。

[1] [2] [3]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