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铜都大冶面对资源枯竭的背后

2009年07月06日 13:4 112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演播室: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年轻的一代》,说的是肖继业等一群年轻人扎根荒野,为国家找矿的故事,当年的年轻人为找到矿藏欣喜若狂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后来的事。2004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1010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结果表明600多座成为储量逐年萎缩的危机矿山,占了近63%,矿山该怎么办?而多年来依托矿山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全国有118个,其中44个已经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他们又该怎么办。带着这些问题《新闻调查》来到着名铜都湖北省大冶市。
  解说:
  大冶市,地处鄂东南,人口92万多,由于矿产资源丰富,远在宋朝时期,人们就在此大兴炉冶,小城得名大冶。十九世纪末,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开办铁场和钢厂,创办了当时闻名中外的汉冶萍公司。从先人的掘井取矿到近代中国工业的摇篮,大冶的矿山背负着特殊的重任。但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大冶和任何一个资源依赖型城市一样,矿业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兴盛到枯竭的过程。
  同期:(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监审专家  李松生)
  记者:李总像这个地方,60年代你们已经做过地表勘察了,现在整个地区许多矿,已经成为枯竭矿了,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还再做地表的勘察吗?
  李总:因为在深部勘察的时候,发现了有很多过去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比如说这个破碎带控矿,过去没有,现在回过头来认识破碎带,使找矿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李总:这是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这是长江,这是黄石,这是大冶,这一块地区,周围是沉积岩,这些条条道道的都是沉积岩,什么叫沉积岩呢,海里面形成的,一层一层的,时代比较老,五十年代有了我们现在的鄂东南地质队,在这一带进行普查,大量的普查,普查用什么办法呢,第一是群众报矿,那个时候,访问老百姓,所以可以发现一批矿点。
  记者:当时这种情况,就是说这些矿可能就是露在地的浅表了?
  李总:露在地面,很容易找的矿,那是老百姓都知道的矿。
  记者:那么跟那个情况对比一下,现在恐怕找矿不那么容易了吧?
  李总:现在找不到了,就是有矿也挖掉了,挖跑了,没有了,现在给你看到的,要么有矿的地方都是坑,看不见矿了,没矿的地方都筛了很多遍了,仍然是发现不了。所以现在跟过去的确不一样。
  同期:(原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新冶矿退休职工 金文福)
  记者:当时矿里面有矿的时候,一般挖矿挖到最多的时候到什么程度?
  金文福:那大概是六十年代,六五年、六六年、六七年。
  记者:那后来就是慢慢地减少了吗?
  金文福:慢慢减少,还稳定一段时间,后来新冶铜矿到尾期 ,矿源不多,枯竭了。
  解说:
  金文福是前新冶矿的退休职工,18岁技校毕业那年,他从东北来到大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建设矿山。而新冶矿所在地龙角山,原是大冶的一个镇,曾经在新中国采矿史上赫赫有名,新冶矿产量高效益好的时候,全镇人气兴旺红红火火,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匮乏,新冶矿最终闭矿撤离,繁华一时的小镇渐渐萧条起来,龙角山镇也被撤销了行政区划,从地图上消失。如今,退休矿工中,只有十几位老人还留在这里。
  同期:
  记者:咱们新冶矿什么时候闭矿的?
  金文福:是零二年吧,零二年左右。
  记者:因为我看到街上有些房子也都空了,包括过去有些小商店也都关了,好像人走了不少,人什么时候开始走的?
  金文福:人走是停之前,就开始撤退,开始一部分一部分走了,陆续调走了。
  记者:也有没有一些调到其它矿去工作的。
  金文福:调铜绿山。
  记者:分流到那边去了,说起来您再回想回想,18岁在这儿生活几十年,最辉煌的时候,最自豪的那个年代。
  金文福:那个时候你要到黄石去,那你说,你是新冶铜矿有色公司的人,那就很自豪了。
  记者:您跟人家说话的时候底气特别足吧,我是龙角山的。有时候现在也经常回想回想当年那个辉煌。
  金文福:没事的时候,天不热我还到处转一转,回忆回忆,这个地方原来是办公室,这是什么科在这儿。
  同期:(现场)
  金文福:这里头有几个留守的在这儿。
  记者:您看这几个字,矿衰我耻,矿兴我荣,经历一个矿兴、矿衰的历史。
  金文福:蛮好,我还有时来这儿看一看,回忆回忆。
  记者:这就是有矿的时候,这个镇就发达兴旺了。
  金文福:那个时候多红火啊。
  记者:这是个什么,象纪念碑似的。
  金文福:这个叫矿标。
  记者:这后面还有字。这字您还记得吗,上面写什么东西?
  金文福:大概意思就是为国家做多少贡献,现在还需要大伙努力,二次创业。
  记者:而今矿山铜源枯竭,后继乏力,新冶向何处去,非兴则亡,要大胆开拓。
  金文福:二次创业。
  记者:落款是1992年,实际上也就是说,在立了碑之后,下这么大决心,还准备重新搞。但是十年后还是关了厂了,不但是矿没了,最后连龙角山镇也都取消了。
  解说:
  曾经的豪言壮语挡不住资源枯竭的到来,随着新冶矿的停产,一部分矿工被分流到同样隶属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铜绿山矿,吴疆卫就是其中之一。
  同期:(铜绿山矿坑采车间风钻工人  吴疆卫)
  记者:老吴你在这个矿干了多长时间?
  吴疆卫:我干了十七年吧
  记者:之前呢?
  吴疆卫:以前在龙角山的新冶铜矿
  记者:怎么调到这个矿来了呢
  吴疆卫:龙角山效益不好
  记者:在这个矿干现在情况怎么样?
  吴疆卫:现在有金融危机,去年到今年,效益不是很好,
  记者:你们家是
  吴疆卫:我爱人是农村的,是半边户
  记者:半边户是怎么回事?
  吴疆卫:半边户,我老婆没有工作
  记者:就是全家生活都靠你
  吴疆卫:家都是农村的
  记者:子女呢现在是读书还是工作了
  吴疆卫:有两个,都在读书
  记者:那这一家四口全靠你一个人的工资收入
  解说:
  象吴疆卫这样的半边户家庭,在铜绿山矿十分常见,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在矿上工作的职工来维持,矿山企业的效益,直接影响到这些矿工家庭的生计。
  同期:(廖全佳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铜绿山矿矿长)
  记者:你看这个地方叫铜绿山矿,应该有个山叫铜绿是吗?
  寥全佳:对。
  记者:这个山现在在哪儿?
  寥全佳: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就是,整个一个地区统称为铜绿山,但是具体那个山,我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因为被采掉了。
  记者: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挖的这个矿?
  寥全佳:这个矿1971年正式投产
  记者:在40多年的时间里,回想一下哪个年代对铜绿山来说是最辉煌的?
  寥全佳:应该说是刚刚开始投产的时候,因为铜绿山这个矿山的话是国内少有,而且矿石品位比较高,可以说大冶地区都知道铜绿山,而且大冶人都很羡慕铜绿山的工人,因为一个矿山建在这个地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记者:因为一个矿山就能形成一个乡镇,形成一个小城市。
  寥全佳:对。
  记者:这是最兴旺的时候,什么时候铜绿山矿发展起来,突然发现有一天,情况不大对了?
  寥全佳:2005年,我们露天停产以后,你看到我们那边是静悄悄的,露天在辉煌的时候,它提供了全矿所有的矿山铜产量,那么随着露采的消失就不行了,仅靠井下车间,每年大概就是八千多吨产量。
  记者:您现在回想一下,在最辉煌的时候,不管是工人,还包括像您这样的管理者,有没有想到,有一天其实这些资源会没的?
  寥全佳:一个是资源可能会枯竭,另外一个市场也会有一个低潮,就是哪怕有资源的时候,你不一定有好的效益,你职工的收入,生活都会受影响,何况没有资源呢。
  同期:国土部副部长,汪民
  记者:危机矿山这个概念什么时候出现的,说它是危机,危机到什么程度?汪民:这样一批矿山,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经过这么几十年的开采,甚至上百年的开采,都出现了资源枯竭,这个问题在五 六年前显得非常突出,所以我们就搞了一个调查,调查最后划定的标准就是你的后备资源量,如果是十五年以上的就属于危机矿山,五年以内的就是严重危机了。
  串场:
  在铜绿山矿,你可以看到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第一个景观,来看远处的那个山头,1973年的时候,在那里发现了三千年前的采矿遗址,在遗址里竖井、平夯、盲井是纵横交错,夯道的顶部和两侧有木梁的支撑。可以说从3000年前起在铜绿山就开始了规模性的开采,第二个景观来看,这边是一个大坑,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海拔90米的山头,而经过七八十年代大规模现代的开采,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负185米的大矿坑。目前这里已经无法进行露天的开采,只有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无声无息地留守在这里,如今的铜绿山矿只能进行井下的开采,而目前探明的储量也只够这个矿山维持不到十年的时间。还有一个景观,往那边看,这是个山头,但是平平整整的山顶让人一眼可以看出这是一座人工的山头。挖矿产生的废石被不断运到那里,三十年来形成了一座山。就这样,这两个山头一个大坑展示出的是这个国有大型矿山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的先人三千年前就已经开采过的这片矿区,现代人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让它成了资源接近枯竭的矿山。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