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焦煤成下一个铁矿石 国外垄断趋势明显
2011年02月15日 9:13 6620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应对 尽快构建焦煤“安全体系”
“有了铁矿石的前车之鉴,国内企业应未雨绸缪,避免焦煤出现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崇大海表示。由于长期存在的煤炭大国观念,企业对焦煤紧张的问题重视不够,并没有早做准备,错失很多好的机会。
焦煤的紧张早已引起全球钢铁巨头的关注。例如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早在2008年宣布出资2.12亿澳元(约合2.0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麦克阿瑟煤炭公司(MacarthurCoalLtd.)5%的股份。安赛乐·米塔尔至此已经持有该公司近20%的股份。此后不久,韩国浦项也宣布将收购麦克阿瑟煤炭公司10%股份。目前米塔尔的焦煤自给率已经达到64%。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许多大型钢铁与矿山企业都在积极获取炼焦煤资源,对优质煤矿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徐向春认为,为保障中国钢铁企业的焦煤供应,中国一方面应当加快对山西等地优质焦煤的开发,同时钢铁行业也要在重组之外,加强煤炭资源上游延伸力度。据了解,一些国内大型钢厂已看到了优质焦煤的“价值”,并开始与焦煤企业合作。如山西焦煤就与太钢集团联合组建了山西煤钢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而武钢更是走出国门,与RML公司签订了一份非约束性的谅解备忘录,将认购RML8%的股权,并分三个阶段付款,购买其拥有的莫桑比克赞比西煤矿项目40%股权。此外,去年12月3日,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成立合资勘探公司,双方将在中国共同开展矿产勘探业务,铜和炼焦煤矿业资源成为首选。
崇大海建议,中国钢企还应该加快焦煤资源海外布局。在进行海外收购的过程中,还应当多使用资本运作方式,与银行和资源进口商合作,建立综合性贸易公司,同时要选择好时机和优质团队进行操作,避免在收购竞价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令其他矿业巨头“有机可乘”。
徐向春告诉记者,尽管焦煤进口增长较快,但应该客观看到,中国焦煤进口依存度尚不足10%,和铁矿石进口依存度7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进口优质焦煤只是起到补充作用。只要中国钢厂从长计议,从容应对,焦煤就不会成为第二个铁矿石。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