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石油储备2020年将提升至约8500万吨
2011年01月18日 9:58 561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石油储备成功实施“低吸战略”
2010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称,2010年1—11月,中国已累计进口原油2.18亿吨,同比增长19.8%,预计全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原油进口在2009年4月已经明显恢复,自二季度开始原油进口持续保持高位,当年12月创下2126万吨的月度进口历史最高水平。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中国去年6月进口原油2227万吨,比2009年同期增长34%。去年上半年,原油月度进口量基本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持续天量的原油进口量,引发市场普遍猜测,政府正在增加战略石油的储备。
实际上,中国原油战略储备被视作绝密内容,并不对外公布,国内唯一和库存相关的数据,来源于新华社每月末发布的一份石油库存数。这一数字并不涵盖国家战略储备,主要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库存为主,并覆盖部分社会库存。
据中石油内部人士介绍,中石油有一个由10人组成的信息筛选和油价预测小组。这个研究部门很少被外界所知,它负责为中石油这个位列世界前五名的石油巨头,提供原油以及成品油的价格预测和市场决策。
这些决策信息被严格保密,按照月报、季报和年报的不同时间点,决定着中石油短期以及中期的市场行为。而国内的每个石油公司几乎都有类似的“智囊”部门。
事实上,早在2007年8月11日,第一批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便已经开始注油。当日,一艘装载有14万吨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油轮靠泊在宁波算山码头,向18公里外的镇海基地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这是镇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油。自当年8月以来,已经有3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被注入镇海基地,这一数量接近该基地设计总量的10%。此举也意味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实现零的突破。
镇海石油储备基地计划建设52个储油罐,每个油罐储油10万立方米,设计可储备石油520万立方米,合3270万桶。以2007年前5个月中国原油消费量平均701万桶/天为标准计算,镇海基地储油量相当于全国约4.6天的消费量。
中国石化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工作人员表示,该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批原油储备在2008年之前便已经完成,其进油价格在50美元/桶,随后油价上涨至147美元/桶。
2009年10月以后,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国际油价开始企稳回升,每桶石油价格突破75美元大关。
“在油价上涨之前,已经建好的石油储备基地都已全部储油了。”参与石油储备的内部人士透露。据了解,2009年的原油价格最低点为春节前后的33美元/桶。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在春节,三大石油集团也没有停止进口原油的行动。”
据了解,2009年,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58美元/桶的成本完成,其储量按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水平计,相当于全国13~14天的石油用量。
同时,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总库容2680万立方米,2009年部分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企业商业石油储备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国内石油企业已建立约3亿桶的商业原油储备能力,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占50%和40%。
当时,中国的储油成本平均为每桶58美元,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超过每桶90美元。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