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电煤合同前途未卜 联动呼声再起

2010年12月30日 8:50 52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病根:“市场煤、计划电”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局部供需关系失衡的状况,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过高的市场煤价使得煤电双方的分歧不断加深,从而导致电煤供应难以保障。
  业内人士称,眼下我国的结构性缺电是煤电矛盾积压造成的燃料供应问题。只要煤电矛盾的根源———“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得不到理顺,煤电之间的痼疾就无法化解。
  以眼下合同电煤谈判为例,国家发改委此前明确要求,煤炭企业要严格价格自律,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要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加价
  煤炭生产和运销企业不得人为干扰和炒作煤炭价格,自觉不涨价、不提价。这一要求被指触动了煤炭企业利益,在执行层面可能遭遇暗中抵制。
  “市场煤涨价而合同煤不涨价,国内煤炭企业很难接受这一事实。只要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的根本矛盾不解决,煤炭供需谈判工作的困境就还将持续。”宋智晨说。
  中国煤炭市场网专家李朝林分析,有的地区煤炭企业销售的重点合同电煤的价格是每吨500多元,而非重点合同的价格达到了每吨700多元,二者差距非常悬殊。政府的干预有可能使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和非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的差距继续扩大。
  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29日16时53分,2011年全国跨省煤炭衔接量已初步汇总101,631.509万吨,已经超出国家发改委预定的93,200万吨总衔接量。但业内人士对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最终的履约率表示担忧。
  “即使签订了重点电煤合同,铁路运力能否落实、煤炭质量能否保证仍然放心不下。”山东一家大型电厂老总对记者说。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已牵头组织电企、煤企及铁路三方,对2010年30万吨以上的重点电煤合同进行了抽查,结果发现合同兑现率不足50%。类似的情况有可能在明年重演。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还算顺利,一旦煤电双方合同签订完毕,协会将尽力协调运力问题,至于煤炭企业是否会按照合同约定兑现,则是企业行为,协会无法干涉。
  不容乐观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通知,今年的合同煤量将超过9亿吨,其中电煤大约在7亿吨左右,大概占到我国电煤消耗总量的四成左右,也就是说,国内的火力发电企业还有六成左右的电煤缺口需要通过市场渠道或者其他方式来解决。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