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变三极——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产业变局扫描
2009年06月26日 14:53 700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事件篇
2007年,湖北省百亿企业的巨人俱乐部迎来一名新成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下称大冶公司)。
对于大冶公司来说,这是一次超越。因为,百亿高杆成功跳越,支撑它起跳的既有传统主业,更有从头起步的产业变局。从铜原料的开采冶炼,发展成集铜原料开采冶炼、稀贵金属综合利用和铜产品延伸加工等为一体的有色巨头,“一极变三极”,这是对大冶公司产业变局的形象描述。
大冶公司自1953年创建以来,一直以铜原料开采和冶炼为主业。“吃”矿炼铜,对资源的依赖性显而易见。在当地,长期依靠的铜绿山和铜山口等主矿区,经过多年开采,浅层矿几近挖空,目前正向800米深部开采,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该公司提出,走原料多元化之路,把原料基地建到原料富集地区去!于是,采购人员满天飞,国内的内蒙古、云南,国外的澳大利亚、南非,都成了他们的目的地。
面对资源制约,着眼于持续发展,大冶公司有了更长远的谋划。
着手建设新的增长极
铜在冶炼、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渣。看似一堆“废物”,实则却是一个“百宝箱”,金、银、镍、钯等稀贵金属,无奇不有。
借助循环经济这把金钥匙,大冶公司意欲打开自己的“百宝箱”。
大冶公司新组建的稀贵金属厂则是一个专“吃”泥渣的能手。它的前身是大冶公司冶炼厂的金银车间,只有黄金、白银两条生产线,去年整合为公司的二级单位。机制的变换激发了创造潜能,原来的黄金、白银产量扩大,而新开发的硫酸镍、二氧化硒等新产品接连开发出来,并不断上市,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铜产品延伸加工是该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2007年,大冶公司在省外一口气办起4家新公司。在江苏常州,大冶公司租赁当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建起铜杆公司。在广东佛山,大冶公司通过合资的方式组建铜管公司,专门生产家电等行业用的内螺纹铜管。接着,大冶公司又在佛山南海成功竞买到一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新组建佛山大江铜业公司。与此同时,在上海设立第四家新公司,这个冠名“金兆”的公司以贸易为主业,实际成为大冶公司了望市场、捕捉商机的桥头堡。
4家新公司同时诞生,有着产业延伸的深刻寓意。它上伸下延,拉长产业链:在上游,增加了10万吨阳极铜、10万吨阴极铜的生产能力;而在下游,增加了11万吨铜杆、6万吨铜管的生产能力。
做了50多年铜原料采、选、炼的大冶公司,开始向铜产品加工、贸易的新领地发起冲刺。2007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
大冶公司圆了重组梦
近年来,由于国内铜精矿资源缺乏,铜冶炼厂家对国内铜原料的争夺异常激烈,而铜精矿加工费持续走低,使得冶炼利润受到大幅度挤压。
而且大冶公司在铜精矿资源(原材料)上,主要依靠国外采购,采购成本的居高不下又进一步挤压了该公司的生产利润,而且公司设备急需资金改造,面对如此窘境,重组上市、建立一流的铜业集团已成为大冶公司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
引进战略伙伴,实现改制上市,是大冶公司改革发展的一贯思路,湖北省国资委也一直寄望于寻找外部战略投资者对大冶公司进行重组。
今年1月,长江三峡总公司所属的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就投资参股大冶公司事宜与湖北省国资委进行了初步接触和会谈。一个有情,一个有意,6月28日,中国三峡总公司与湖北省政府在武汉签订了有色金属开发合作协议,此次合作,长江电力股份公司计划总投资20亿元,前期出资10亿元现金,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对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控股的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整合矿产资源及提升矿产资源开发能力,提高矿产资源储量和资源自给率等方面。
种种举动都表明了长江电力的诚意,而大冶公司也梦想成真。
打造千亿有色
在湖北省的省属国企中,大冶公司、湖北能源和三环集团素有“三驾马车”之称,是重点扶持对象。在这3家企业中,三环集团已经通过三环股份,实现了汽配类资产的上市,并在近期通过定向增发,将汽车零售类资产进一步注入;湖北能源在引入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后,目前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准备今年上市,而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重组也无疑朝这个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湖北省与三峡总公司签署了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合作已产生了显着成效。此次双方签署有色金属开发合作协议,无疑是继去年携手能源战略合作后的又一重大合作,是湖北省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湖北省政府与三峡总公司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峡总公司作为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具有强大的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投资重组大冶公司,将进一步拓宽其投资渠道,壮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能力。大冶公司作为我国铜工业的摇篮以及湖北省有色金属工业的龙头企业,为湖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等方面具有人才、技术、装备优势,引进长江电力进行合作重组,既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又能创新体制和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双方的合作,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一次强强联合,必将推动中央企业做强做大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根据此次合作协议,湖北省政府将以大冶公司为龙头,采取资产划转、兼并重组等措施,对省内有色金属企业进行整合,并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依法将湖北省境内的有色金属资源由大冶公司优先开发,并在采矿权有偿化、土地出让、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减员增效和社会职能剥离,发展壮大湖北有色金属工业,打造以大冶公司为龙头的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
(本文写于2008年7月)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