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企体验“寒冬” 煤电联动成改制先锋

2010年12月27日 9:4 45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对于中国的电力企业来说,这个寒冷的冬天委实不太好过。日前,有消息援引电力系统相关人士的话称,“五大电力集团在经历了一轮轮的火电亏损后,对2011年的火电板块的利润率不抱期望,并且已经在别的业务板块投入更多精力,以增强整个集团的盈利水平,弥补火电板块的低迷。”
  煤企VS限价令
  今年11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就多次要求煤炭企业保持价格稳定。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煤炭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有关文件的要求,严格实行价格自律,“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要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加价。煤炭生产和运销企业不得人为干扰和炒作煤炭价格,自觉不涨价、不提价,保持市场煤价基本稳定”。
  随后,国家发改委又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煤炭价格的稳定”。山西省等地方政府也强调,在签订2011年煤炭购销合同时,“坚决做到重点电煤合同不涨价,并杜绝任何形式的变相涨价”。
  不过,煤炭企业却似乎不太买账限价令——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2011年中国煤炭合同汇重点电煤的总量为7.69亿吨,最迟在12月31日前完成;但据媒体统计,截至12月23日12时,明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汇总的煤炭合同才1.998亿吨,与计划的目标相差很多。
  “显然,双方都有气。”昨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一方面,对电企来说,亏损面不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对此前一直执行“市场煤”的煤炭企业来说,在行政命令不得不执行的情况下,与市场煤相比的相对低价,自然会打击其在煤炭衔接方面的积极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行政命令确实有其弊端,但这也是在当前情况下,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都是央企,相关部门不可能坐视一方一直亏损下去。同时可以预计的是,7.69亿吨的总量在延迟之后,最后还是可能会实现多数的供应量。”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专家对媒体说,国家发改委的限价令没有绝对的强制意义,“平抑煤价,是为缓解通货膨胀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各地电煤库存告急的信息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产煤大省的河南,如今却有40%左右的火电装机机组的库存煤炭不足3天。部分地区甚至被迫限电应对库存告急——湖北省在电煤库存连续7天低于警戒线的情况下,从12月22日起拉闸限电。陕西、山西、重庆和贵州等省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