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在“博弈”中成长

2009年06月26日 9:18 113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企业在“博弈”中强大==
  追溯往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一直难称顺遂。中国企业在怀揣着大把钞票迈出国门后,似乎期待着海外并购如同在菜市场买菜一般,与被收购方董事会讨价还价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地成交走人。但海外并购需要博弈的对象并非只有拥有决策权的董事会,还有拥有决定权的股东,以及拥有影响力的外国政府。在对手使出十八般武艺之后,中国企业更多是疲于应战,只守不攻。一旦守不住底线,更多中国企业则选择了放弃交易。 幸运的是,中国企业的机会还在。尽管2009年被投资界冠上中国企业走出去最佳窗口期,但绝不应被视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唯一机会。在众多国人期待成功走出去的当下,中国企业的短板也在“实战”中暴露出来,并有机会逐渐弥补。
  ·三次收购为何待遇不同:4年前中海油介入收购美国石油企业优尼科失败,今年中铝公司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再次受挫。然而,与两家国企命运不同的是,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品牌的意向却受到美国朝野的一致欢迎。
  ·美媒:海外并购,中国还在学习: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力拓和中国中铝解除“婚约”,与中国四川的腾中重工与美国通用达成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的协定,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关注。最近几年,这类海外并购活动大幅度增加,但专家认为,成功的不多,失败的不少,中国还处于学习阶段。
  ·海外并购之路维艰 行走于玫瑰刺丛中: 一个想收购海外优质资产,却被无情拒绝;另一个则可能拿来不良资产,两个例子差不多同时发生,似乎表明,中国企业眼下进行的海外并购之路并不顺利。
  玫瑰虽好,却开放在荆棘中。中国企业在海外经济的“远征”途中渐行渐远,多方阻挠因素也随之而来。其中商业活动政治化便是暗影之一,一些国家在面对中国企业收购时表现出的政治恐惧症为双赢之路设下了重重关卡。

  ==海外并购,下一个是谁?==
  有人这样形容近两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起初声势浩大,中途一波三折,最终黯然收场。”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境外投资是为了什么?应该投资什么?
  商务部研究员邢厚媛指出,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境外投资成败。尽管腾中重工收购悍马还未尘埃落定,不能妄下论断,但必须看到,人家不会把好东西轻易给你,率性盲动往往吃亏。境外投资绝不仅仅是为了抄底,更不可抱着捡“甩货”的侥幸,在跨国并购的谋划、运营方面,国内多数企业尚处初学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绝不等于谁手头有美元谁就能搞定”。
  商务部合作司李永军处长认为,境外并购的战略目标和方向要清晰,出发点应回归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而非逞一时之快。
  商务部合作司司长吴喜林认为,企业对外投资应更理性,一是量力而行,这个“力”指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和人才储备;二是摸清底细,深入研究掌握东道国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习惯做法、市场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政府要做的,是在管理上便利化,并在制度层面营造宽松环境。

[1] [2] [3] [4]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