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七省20%用煤靠进口 外贸转折点来临
2010年12月10日 9:44 3879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进口煤的数量近期出现大幅缩减。
海关提供的统计分析显示,10月份,中国进口煤1233万吨,环比下降近20%。
这一状况可能还将持续数月。国内最大的煤炭进口商之一的广东亚太能源一高层12月9日透露,顾虑到进口电煤与国内电煤到岸价几乎已无差价,近期未敢再签新的煤炭进口合同。该公司近月的煤炭进口量已经比早前数月进口数缩减超过一半。
不过,受访分析人士们普遍判断,即便国际煤价继续上涨,中国的月度进口量也很难回到1000万吨以下的水平,2009年确立的年度过亿吨的进口格局还将会持续。
正在酝酿中的煤炭“十二五”规划,据传将对煤炭产量设置“天花板”,上限数量可能设在37亿吨,这一消息倘若兑现,中国进口商们将不得不寻求更为稳定的进口渠道。
限产或致需求转向进口煤
近期中国进口商们减少煤炭采购的操作改变不了未来净进口持续的格局。
煤炭分析师李学刚估计,未来数月的月度进口量还将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而明年净进口还将持续,只是高煤价的抑制下,预计明年中国进口煤的数量很难出现明显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2009年净进口煤炭1.14亿吨,排名仅次于净进口1.65亿吨的日本。在当时欧美日韩煤炭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需求支撑起国际煤价。
截至目前,中国的煤炭进口仍然是由许多临时性的因素驱动的,如库存重建、西南干旱、国内煤矿整顿和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麦格理的分析报告认为,中国进口煤炭视乎价格而定,不是非买不可。
不过,如果正在讨论中的煤炭“十二五”规划最终要对煤炭产量进行严格限制的话,中国对进口煤的依赖可能加深。
政府正考虑在“十二五”期间将煤炭的年产量限制在36亿-38亿吨之间。而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期一次讲话中也提到,不主张把中国的煤产量增加到每年40亿吨以上。
数位受访煤炭业分析人士介绍,上限量可能锁定在年产37亿吨。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李廷介绍,按这一数字估算,意味着未来5年煤产量的年增量将不足1亿吨,而在“十一五”期间,年增量超过2亿吨。“如果能耗不能降下来,中国必定要寻求更多的进口煤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他说。
里昂证券近期的报告称,中国的煤炭储量约占全球的14%,但煤炭消耗量占全球的47%,是储量比例的3倍以上,这种增长难以持续。“以1145亿吨储量为基数计算的话,即使中国未来的煤炭年需求增速放慢一半至5%,中国仍将在21年后出现煤荒,除非中国发现大规模的新储量。”
在2009年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逆转为净进口国后,中国煤炭市场已经明显分化为沿海市场和内陆市场两大块。
广东省负责煤炭协调的官员介绍,受运输瓶颈的限制,两个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全不同,沿海市场受国际煤价波动影响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广州港煤炭的积压,使得广州港的动力煤报价脱离北方港口的动态,单独下跌,这在过去几乎没有出现过。
广东是中国进口煤的最主要省份。上述官员说,该省今年进口煤预计将达到3600万吨,占1.45亿吨消耗量的25%左右。
煤炭分析师舒大枫说,简单估算下来,中国沿海七省市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大约8亿吨,今年若以1.5亿吨的进口量计算,进口煤占这些省份煤炭消耗量约20%。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