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油价机制 缩短周期符合市场预期

2010年12月08日 8:56 38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拿眼下来说,受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几个交易日出现上涨,国际油价逼近90美元,创两年新高。来自息旺能源的监测数据亦显示,截至12月6日,国际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已经达到6.49%,远远超出4%的调价红线。不过,国内油价并未及时上调。
  业内普遍认为,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对国内市场带来的反应比较大,特别是目前处于国内通胀较为敏感的时期,若成品油价格上调次数较多或幅度较大,会致使国家在稳定物价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这是此次国内油价上调搁浅的主要原因。
  可见,虽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市场化,但是在操作层面仍然面临不确定性,国家发改委在成品油调价的时机和幅度上仍然掌握极大的灵活度。如此一来,国内成品油定价仍未摆脱政府管理。
  真正的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是由企业根据成本和供需来自主制定的,但是目前国内市场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国内仍是两大石油公司的天下,还未形成多元化的、充分竞争的经营主体。也就是说,只有随着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才可能最终由市场竞争形成,而这将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