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石油供求预警体系 避免“油荒”
2010年12月06日 15:49 17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综合媒体12月6日消息,今年年末上演的这一轮“柴油荒”引发了业界对于机制环境以及应对措施的反思。对于未来如何避免“柴油荒”成为常态,业内专家建言,应“建立成品油供求关系评估预警体系”。
市场监测机构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表示,政府可通过建立这一体系来监测市场供求状况,并在不同的失衡状态下及时启动针对供应总量及供应渠道的不同调控方式,例如要求企业提升加工、延缓检修;委托地炼代加工;以及阶段性开放民企进口等方式方法,以此来避免重蹈“油荒”覆辙。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建立该评估预警体系或许更为实际。同时,也有专家建言,这些措施最好通过立法立规等手段确立,确保其实施效果,并学习国外设置成品油商业库存最低警戒线。
今年四季度成品油市场遭遇了新定价机制下的首个“柴油荒”。不但大量社会车辆排队加油、数千家民营油站因此停业,还使得物流等一系列与柴油相关的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拉闸限电等原因仅是“柴油荒”的导火索,根源则在于垄断机制。“如果不采取有效改变或举措,‘柴油荒’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据钟健分析,由于国内缺乏对市场供求状况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也缺乏评估及调控市场供求关系的主体,导致成品油生产企业对于生产力度增减的反应不够及时。数据显示,由于今年上半年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实际批发价严重不到位,两大集团为了保价,减弱了原油加工量。且由于今年6月、7月、9月三个月,三地原油变化率几次逼近-4%的调价点,市场强烈的下调预期使得油企还通过降低库存来“避险”。而此时,市场需求其实已经在回升。钟健表示,两大石油公司只是在10月份才开始提高开工率至接近90%,并在11月出现严重“柴油荒”时才进一步提升开工率。但这时,这些措施为时已晚。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