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处季节性调整阶段 继续上涨概率较高

2010年11月29日 9:27 89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国内调控政策使得铜价弱于外盘
  在央行11月份首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国内铜价与国际铜价的比值呈现下降趋势。从内外比价来看,今年的大趋势是逐步走低的,这既与人民币升值有关,也与货币政策内紧外松紧密相关,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不容忽视。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铜的消费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但铜的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五分之一。由于全球铜资源分布不均,我国铜资源严重依赖进口,铜精矿自给率仅为30%左右,“中国需求”是影响全球铜价走势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今年国内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空前严厉,对我国铜的消费影响超出市场预期。我国铜材产量在6月份达到100.86万吨之后持续下降,10月份仅为88.75万吨,11月份继续下降已成定局。国内铜材产量连续6个月下滑说明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国内铜消费的影响超出了市场预期。不仅铜材产量下降,相关产品的进口量也呈现下降趋势,铜矿砂及精矿月度进口量降至50万吨以下,废铜进口量和未锻造铜及铜材的进口量也都明显下降。铜的最终消费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已经对国内铜消费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对于未来几年国内铜消费增长情况不应过分乐观。“中国需求”对铜价的正面影响有所减弱,这是铜价呈现外强内弱的根本性因素。
  从货币政策来看,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明年货币政策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向防通胀倾斜势在必行,从这一点来看,对于未来国内铜价走势不应过度乐观。国际方面,欧元区和美国通胀压力不大,促进经济复苏依然是其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明年上半年市场美元供应仍然充裕,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铜价继续走高的概率较大。货币政策内紧外松或将导致铜价外强内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内外比价下降趋势还将延续。



库存下降趋势放缓推动铜价回调
  库存变化是铜市供求状况改变的最直接的反映,近期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总量下降趋势减缓,显示消费淡季来临之后铜市供应充足。
  截至11月26日,伦铜库存为35.7万吨,COMEX铜库存为7.25万短吨,沪铜库存为12.26万吨,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总量为54.5万吨,下降趋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入10月份之后,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铜库存趋于稳定,总量在54万吨附近波动。对于全球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下降速度减缓,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受消费的季节性影响,同时国内消费增速放缓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
  12月份,因北半球处于消费淡季,我们预计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出现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增长的幅度应该有限,不会对铜价长期上行的走势产生重大影响。12月份我国铜进口有所好转之后,库存上升的势头将放缓。当前正处于国内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期,铜价的季节性调整或将延续至春节之前的备货期。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铜价正处于季节性调整阶段,12月份继续回调的概率较大。由于全球铜精矿供应的瓶颈依然存在,虽然我国铜消费增速有所减缓,但铜市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铜价牛市根基尚未动摇,长期走势依然看好。如果此轮调整的幅度小,则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偏紧,明年春季出现大幅上涨行情的概率较大。

[1] [2]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