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三年建成绿色回收网络

2010年11月22日 16:3 369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为切实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政府日前下发《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今年起,兰州市将分步完成社区回收站点、集散市场、分拣加工利用中心的布局建设和规范改造,到2013年建成标准化社区回收站点700个,改造提升5个集散交易市场,回收网络将覆盖全市三县五区,再生资源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将有一个完善的基础平台。
  五大问题“绊住”回收产业
  市商务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分析指出,目前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各县区对回收行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等工作比较薄弱,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规划滞后。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网点规划设置尚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房地产开发、小区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规划。三是回收企业资金短缺。大部分回收企业资产小、底子薄,企业筹措资金困难。四是资源回收率较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企业普遍存在着耗能高、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的问题。五是违章建筑、临时简易棚成为违规回收、非法回收的主要场所。有些甚至成为销赃窝赃的场所,严重影响着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的环境面貌及形象。
  2013年回收网络覆盖三县五区
  为切实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政府近日下发《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确定经过四年左右时间,完成社区回收站点、集散市场、分拣加工利用中心的布局建设和规范改造,建立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培训体系,逐步形成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到2013年,共建成标准化社区回收站点700个,改造提升5个集散交易市场,回收网络覆盖全市三县五区。
  整个试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2010年,在抓好城关区、七里河区社区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全面推进,建成200个标准化社区回收站点,提升、改造甘肃西部废金属专业市场、兰州市废旧电子产品市场;2011-2012年,建成400个标准化社区回收站点;提升、改造兰东废旧回收综合市场、甘肃西部明达再生物资市场、永登废金属交易市场;2010-2013年,基本建成兰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工产业园区,到2013年完成整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计划投入资金2345万元建设700个社区回收网点,按照每20个网点配备1辆运输车的原则,配套购置35辆封闭式运输车,每个网点还将配备1辆流动收购车。

 


  城区每两千户居民拥有1个回收站
  
依据《方案》,在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每个回收站点周边500米半径内不得设立新的回收站点。对已建成的居民住宅区,结合小区环境整治,有步骤地设立固定回收站点。社区回收站点建设将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规划范围内,选择不影响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空地,经有关部门批准,新建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二是在规划布点范围内,对符合回收站点设置要求的原有的营业用房或物业管理用房,按照回收站点建设标准,进行房屋外观和门面改造,配置显示屏、台秤等经营设施及消防、安全等设施;三是根据社区回收站点设置标准和布点要求,通过回购营业用房、物业管理用房或居民辅助用房的办法,建立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
  据了解,社区固定收购站点建筑设计及流动收购车的设计采用统一模式,营业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建筑设计及装饰装修要与社区环境相符,突出绿色环保主题,严格按照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及经营规范的“七统一、一规范” 要求建设,同时配备消防安全设施,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社区回收站点负责收集居民交售和生活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日收日清,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社区回收站点从业人员以目前废品收购站人员为基础,优先招用我市下岗待业人员,坚决杜绝无证经营和游动式经营。
  总体目标:到2013年,全市建成标准化社区回收站点700个,回收网络覆盖全市三县五区。
  站点分布: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
  规范社区回收站建设
  设计统一:收购站点将按照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及经营规范的“七统一、一规范” 要求建设。
  日收日清:回收站点负责收集居民交售和生活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日收日清,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
  杜绝无证:回收站点从业人员以目前废品收购站人员为基础,坚决杜绝无证经营和游动式经营。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