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抢煤大战提前打响 四招决胜负

2010年11月22日 14:42 532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3.抢煤之疑
  提前储备,是否可行
  由于天气条件变化,冬季煤炭供应紧张,几乎年年出现。湖北为何不提前储备充足呢?
  今年10月初,省电厂煤炭储备还高达400万吨,此时距全年储煤高峰仅一步之遥。但发电企业,当月优先考虑的,并非继续储备而是降低库存。“煤炭储备的成本非常高,由于受场地所困,企业不可能无限度储煤。”一家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虽然煤炭价格已经市场化,但电价仍受管制,导致全国电厂普遍陷入亏损境地,今年1-10月,湖北火电厂亏损额已达10亿元以上,发电成本是绕不过的压力。同时,每年11月全国供求关系清晰后,电厂对煤炭价格心里才有谱,过早储备可能陷入亏损。
  2008年底,我国同时遭遇到经济危机和暖冬,煤价随之大跌,而当年湖北多家电厂,却在8月高价吃进一大批煤源,导致亏损超过8,000万元。
  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发电厂临近储备旺季却仍在降低库存,并不为过。只是这种模式持续,一旦进入旺季,阶段性缺煤必定出现。
  同时,湖北现存1,000多家商贸流通企业,虽能在紧张时期通过各种渠道调煤入鄂,但却基本不进入火电厂系统,而是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他们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电厂难以承受过高的煤价。”业内人士表示。但问题在于,电煤是最事关民生的,但冬季铁路运力有限,越多被商贸企业占用,电煤流入渠道就越窄。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益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原煤生产总量在30亿吨左右,与全国消耗量基本保持平衡,但湖北等局部地区总出现短缺,肯定有保障机制方面的欠缺。
  在他看来,作为“缺煤少油乏电”典型省,历史上湖北却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计划经济时代煤炭供应不足为虑,但当国家放开煤炭市场后,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开始出现。“湖北缺乏统一的煤炭保障渠道,导致过多市场主体参与‘抢煤’,各种利益掺杂,不仅无法让湖北缺煤得到根除,反而冲击保障体系,甚至越抢越缺。”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