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柴油荒”的解决之道
2010年11月16日 16:21 23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此前仅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出现的“柴油荒”目前已经波及到全国,各地柴油价格普遍走高,且有价无市。而另一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炼油能力可达5000余万吨,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正在加剧,很明显中国缺的并不是加工能力,而是合理的价格体系。
当前正在多个省市肆虐的“柴油荒”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柴油批发价格继续维持在8000多元一吨的价位,部分偏僻地区的销售价格甚至接近10000元。市场调价预期对油价形成了看涨,由此导致的“批零倒挂”造成了加油站的经营亏损,经营者以停供、限供来避免在零售经营中的亏损,从而导致了各地油荒的出现。中国当前缺的并不是加工能力,而是无法理顺成品油批零价格。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原油总需求量约为3.93亿吨,其中全年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量为2.038亿吨。然而,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77亿吨,居世界第二,炼油能力显然已经过剩。而近两年来,中国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炼油能力可达5000余万吨,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正在加剧。
解决“柴油荒”的问题,除了两大巨头增加产能以外,国家可以动用储备来缓解,还可以利用山东地炼的闲置产能进行提炼,从而加大市场上的柴油供应,缓解“柴油荒”,这种“原油代加工”的模式在2008年油荒的时候也曾经采用过。目前山东共有地方炼油企业130余家,其炼油产能达到1.18亿吨,但由于不掌握油源且缺乏原油进口资质,这些地炼企业已是无油可炼,这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除此以外最关键的就是调整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前实行的是“22天+4%”的调价机制,22天的调价窗口跨度过长,正负4%三地原油变化幅度过大,导致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无法准确反映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从而形成调价预期,并最终导致囤油行为的发生。只有理顺了柴油的批零价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柴油荒”的问题。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