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急跌之后振荡回升是市场主基调

2010年11月15日 8:45 38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期货日报11月15日消息,8月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短短两个半月时间里累计涨幅超过了20%,期间美联储的两次议息会议成为主导油价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使得原油价格走出了两波快速上扬行情,除此之后,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原油的旺盛需求也成为油价上行的另一推动因素。进入11月份之后,美联储兑现了此前承诺,决定以6000亿美元的总量逐步收购国债,进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也一举推高了油价。11月11日,NYMEX主力12月合约的期价盘中更是创出近25个月的新高。尽管在随后的交易日里油价出现了近3美元的下跌,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受到中国国内货币紧缩预期的影响,从而引发了此前获利了结盘的涌现,不过,在全球原油需求逐步回升、美元走软以及技术形态走强的大背景下,短期的急速下跌不能改变后期原油振荡回升的趋势。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处于相对较窄的区间内振荡,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原油供需基本面大致保持相当。供应方面,金融危机之后OPEC成员国的限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球原油的供应,并且,非欧佩克成员国也在原油产量上进行了一定控制。不过我们看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油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些产油国的限产力度逐渐减弱,供应出现了稳步增加的局面。尽管供应在不断释放,但油价却呈现出逐步上行的迹象,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原油需求的增加。需求方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具有主导作用,在发达国家原油需求难以回升的情况下,作为全球原油消费的第二大国,中国对于原油的旺盛需求支撑着油价不断攀升,中国近期公布的原油进口量、产量以及加工量数据就验证了这一事实。尽管最近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原油进口量为1639万吨,合每日进口386万桶,较9月份的每日进口567万桶低32%,且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达到近19个月的最低水平,但是,这主要是由于9月份国内原油进口量达到历史新高之后,炼油企业开始以库存进行生产,进而导致10月份进口量大幅下滑。从今年1—10月份的总体数据来看,原油进口量同比还是增长了19.5%。另外,考虑到近期国内出现的柴油荒,年内原油进口量仍将有所回升。
  在进口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原油产量保持温和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原油产量达1776万吨,同比增长8.8%;1—10月份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长6.1%,至1.6806亿吨。在进口量和国内产量等供应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原油加工量数据可以反映出国内原油整体需求的现状,10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为3704万吨,相当于每日872万桶,较上年同期增长12.2%,日加工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另外,今年1—10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3.9%,达到3.4795亿吨,相当于每日835.5万桶。随着冬季的临近,美国乃至欧洲地区对于取暖油需求的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原油需求的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全球原油需求回暖的背景下,至少到今年年底,国际原油价格将在获利了结引发的短暂下跌之后重拾涨势。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