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地方工业发展 全面提升工业水平

2010年11月12日 13:13 47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工业是甘肃白银经济的核心。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国家“一五”、“二五”及“三线”建设项目的实施,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一批主体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白银由此成为因资源开发而兴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多年来,驻银中央、省属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和利税逐年增加,支撑了白银发展,奠定了白银工业经济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客观分析全市工业发展现状,我们深感地方工业发展相对中央、省属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从工业构成看,我市工业仍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我市地方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现状。2009年,地方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86%,地方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有限。从我市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水平看,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地方工业大有作为。地方工业具有投资主体多、涉及领域广、资源保障程度高、应变能力强等特点,发展空间大,成长余地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全委会议要求,对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等支持政策,依托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技术创新工程、节能减排工程、产业链延伸工程等“四大工程”,突出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大型军转民化工、西部复合能源等“三大基地”,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业、陶瓷建材、高载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地方工业主体,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水平,增强我市工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进白银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延伸产业链为抓手,培育发展地方工业主体
  我市资源种类较多、分布比较广泛,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和我市自身发展的要求,为我们培育发展地方工业注入了活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以延伸产业链为目标、招商引资为手段,培育地方工业发展主体,提速发展地方工业。一是依托大中型企业裂变一批。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企业正处于扩大产能、完善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在继续支持、服务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鼓励民间投入,围绕大企业需求及工业产品废弃物利用,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企业。结合有色金属及稀土材料深加工,形成2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加工能力,积极培育地方工业,重点加快宏达公司10万吨铝型材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兰州陇星暖气片项目落户白银,争取平川区德宝公司抛光粉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研发异氰酸酯、氯碱、煤化工、氟化工、硼化工和石油化工等相关系列产品,结合刘化集团、兵器集团大型化工项目落户白银,有效谋划一批配套企业,率先形成化工产业集群。二是依托地方资源催生一批。充分利用非金属矿产、农畜产品和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资源优势,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厂,扶持当地企业尤其是小煤窑主转型创业。围绕打造陶瓷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完善产业链,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民间资金投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粮油淀粉、肉蛋奶、蔬菜瓜果、饲草等深加工领域,实现资金向资本的转化,催生一批地方工业企业。三是依托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充分发挥企业、园区的招商职能,拓宽招商渠道,健全招商机制,营造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最优的招商环境,广泛吸引海内外客商来银投资兴业。鼓励招商引资企业开展二次创业,加大对落户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在建企业加快进度、投产企业达产达标,激励他们增加投入,扩大产能、提升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发挥招商引资企业的示范作用,放大示范效应,促进形成招商引资工作良性循环格局。


  二、以强化园区建设为契机,打造地方工业聚集平台
  园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高效发展模式。我市园区经济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并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国家《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推进白银工业集中区发展”,近期又把甘肃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为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白银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专业园区为支点的一区多园发展新格局。要以加快建设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为契机,以高新区为龙头,打造包括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平川经济开发区、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及三县工业集中区在内的带状产业聚集区,为地方工业发展提供平台。提高园区规划建设水平。统筹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刘川工业集中区、银东循环经济化工园区和中心城区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白银工业集中区的核心区,合理定位园区功能,明确产业分工,全力把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中国西部高新技术创新的桥头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把刘川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载体、重大工业布局的主空间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阵地;尤其要建设好银东循环经济化工园,完善布局规划,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专业化工园区,吸引高科技含量的重大化工项目入园;把中央、省属企业作为核心区的重要支撑,纳入园区整体规划,引导发展并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土地储备开发力度,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根据园内功能布局,有效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建立健全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科技等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降低入园企业创业、发展成本。完善县区园区晋级升位激励机制。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对发展较快的园区加大奖励力度,带动后进园区达标晋级,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区级开发区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园区建设格局,为各类企业项目落地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三、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培育地方工业新的增长点
  在全力支持现有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引强入银”作为发展地方工业的主要手段,打好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张品牌,谨慎选择,科学规划,主动作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市资源和产业基础,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条件成为我们培育和发展的重点。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参与开发有色金属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研磨材料,形成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产业发展;提高风电装备技术,推进风电规模发展;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发展智能电网;重点实施景泰、平川、靖远风电后续开发和景泰、会宁、白银光伏发电项目,力争各类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探索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我市氯化锂、金属锂、高纯锂及锂材、磷酸铁锂、氧化钴、六氟磷酸锂、无水氢氟酸等正负极电池材料初具规模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布局,谋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四、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带动地方工业规模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涉及各行各业,纵贯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链式特征强,配套需求多,分布领域广,投资范围大,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战场,是规模化、集群化培育发展地方工业的重大引擎。全面落实《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把循环经济发展与培育地方工业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以化工、有色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循环经济项目,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好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等6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加快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技术等5个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要突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以建设西北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项目为契机,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确定重点项目,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民营资本主动投向报废汽车、废电子电器、废电线电缆、废旧机械等回收、中转、集散、拆解加工利用项目,形成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力争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做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


  五、以技术创新为关键,提升地方工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要以产学研结合、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制度创新,明确创新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技术创新及工程化、商业化能力。重点推进闪速-白银炼铜技术工程性嫁接,光气化、硝化、氢化等特种化工技术,稀土萃取分离技术,超导导体、超导储能系统大规模产业化、炭纤维及炭炭复合新材料等重大装备技术发展。切实做到以技术创新、技术提升,提高地方工业素质,增强地方工业核心竞争力。


  六、以优质服务为重点,营造地方工业发展环境
  环境体现为成本。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吸引社会投资。一要优化政务环境。发挥各级政府及其领导的表率作用,主动进企业门,解企业难,针对不同需求,实行一企一策。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消除“中梗阻”现象,确保政令畅通。发挥好政务大厅服务窗口作用,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杜绝证照办理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对客商和群众的投诉,一经核实,必须严肃查处。二要优化政策环境。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资源,完善我市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市工信委要牵头制定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全力以赴支持现有企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县区政府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把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三要优化执法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与企业主交朋友,既为中央、省属企业服好务,又为民营企业服好务。各类民营企业要加强自律意识,以合法方式和手段争取政府支持。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严禁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四要优化项目运作环境。完善项目生成机制,明确工业项目谋划方向,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资源综合利用、新兴产业发展,谋划储备实施项目。完善项目引进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地方工业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以商招商,增强引资实效。完善项目投入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畅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地方工业,形成地方工业投入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