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泡沫隐现引发行业担忧

2010年11月12日 8:29 38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整车生产企业如此,上游配套商也耐不住“寂寞”。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已经有100多家电池配套商在当地建厂。2010年初,奇瑞纯电动车M1-EV正式进行示范运营,大规模量产尚无明确时间表,但电池配套企业却不敢“懈怠”,早早蜂拥而至。
  真实情况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多尚处于研制试验阶段,产业化项目的进度尚处于萌芽阶段,销量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微乎其微。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表示:“电池确实搞出来了,但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力、安全性等,要满足产业化运行,还差得很远。”左延安说,希望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若干个企业,以少量的产学研机构,联合攻关。
  此外,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产业的投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截至2009年的统计显示,全国约有50-60家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厂商,而有意向进军这个产业的企业更多。
  对此,道杰资本管理合伙人、总裁俞铁成提醒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目前国内大部分做磷酸铁锂的企业只掌握了技术和工艺,没有抢注到国际专利。目前亟待破解自主技术壁垒,否则将极大影响未来电动汽车出口。
  对稀土的高度依赖也是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另一重担忧。俞铁成介绍,一辆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要用2公斤左右的稀土。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稀土消耗量最大的消费品。一旦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成为趋势,稀土供需缺口将会加大,加之国内外稀土资源有限,生产企业可能将面临材料短缺的窘境。
  专家建议尽快寻找可行的替代材料,减少整个产业对稀土资源的依赖。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