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柴油荒”需打破供油垄断机制
2010年11月10日 8:28 3260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目前的成品油机制设定的条件是“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达4%”,满足这一条件的时间较长。当国际油价快速上涨一段时间后,由于未满足调价条件,企业抱怨政府调价不及时,致使企业亏损。而当国际油价快速下跌时,也会因调价条件不满足,致使公众认为政府下调价格不积极。同时,也让国内市场在每次调价预期来临前都会出现囤积和套利情况,在部分地区甚至造成供应紧张。
可见,现行的定价机制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跟国内供需脱节,二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完全以国际原油价格作为参考,并顾及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不利于企业指高竞争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油荒问题,通胀因素也可能会纠缠在一起。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CPI增幅3.6%,超过年初设定的3%的警戒线,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巨大,而成品油作为最终的基础性生产资料之一,其价格上涨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涉及多个行业。
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的价格及定价机制,使其更透明、更市场化。定价周期可以缩短一些,使得国内油价的变动更能贴近市场,在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和成本上更加迅速、灵敏。缩短调价周期,符合市场化演变,也符合两大公司和消费者预期的政策出台。定价机制的透明,关键是石油公司的炼油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究竟是多少。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