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金豪赌新型煤化工 浮现产能隐忧
2010年10月15日 13:59 3942次浏览 来源: 新闻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央态度淡定
与地方、企业的躁动相反,中央对煤化工却姿态淡定,甚至频频出手干预“高烧”的市场。2008年8月,煤制油项目的地方审批权被收归中央,2009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规定,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新型煤化工试点项目,单纯扩大产能的传统煤化工项目也三番五次遭到明令禁止,年产60万吨以上的煤制烯烃项目也需得到中央批准。今年6月,煤制天然气的地方审批权同样被中央收回。
“目前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正处于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阶段,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高、风险大,需要在示范工程投产后进行全面总结,并在高煤油价差的情况下,才能研究推广应用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也坦言,部分煤炭资源产区地方政府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现工艺技术的现实。
行业风险诸多
李宁宁还认为,新型煤化工颇受投资者青睐的原因是国际油价波动起伏、总体上升,“但现代煤化工煤炭消耗多,需要靠近西部地区的煤资源地,而产品市场却都在中东部,产品运输压力大,远距离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以煤层气为例,目前国内煤层气管道多是局部联网,难以形成规模。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企业、地方政府热情高涨,目前仍无一家企业可以拿出足够的运行数据来验证项目的经济性。
据了解,煤制烯烃是石油路线制烯烃投资金额的两倍以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则认为,作为新兴能源产业,新型煤化工目前急需行业引导来规范,而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非常大,成本代价也很高。
此外,由于高耗能等特性,投资这一领域未来还可能面对政策风险。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严格行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