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 有雪 有温暖

2009年06月17日 9:6 17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事件篇   作者:

    腊冬,车外飞雪飘飘,车内暖意浓浓。我开车行驶在结冰的马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行着。沿路上,不断出现冒雪骑车的人们,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打在他们的脸上,车轮不断打着滑茬,他们一个个紧张地躬着身子前行着。我似乎感觉到冰雪下那双发汗的手心,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

    18年前,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一辆28式的旧“红旗”自行车,带着父亲“好好干,珍惜工作”的嘱托,怀揣着年轻而又坚毅的梦想,在豫光拉起板车成了一名普通的上料工。每天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奔忙在家里与厂里之间,如同我日复一日艰辛的工作。但总有一种温暖和希望笼罩着我,那是工友们在我因车子坏在半路而迟到时帮我上料的身影;是女儿坐在车梁从家里去幼儿园时,撅着小嘴闹着屁股疼的样子。工友们的关怀是真诚的,女儿的委屈也是直白的,他们像一条细鞭抽打着我不断前进的脚步。

    1998年,是我难忘的一年。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中描述的一样,随着市场逐渐复苏,停产半年的鼓风炉三月份恢复了生产,宁静的厂区又开始忙碌起来,职工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工作的激情再次被希望点燃。在熔炼一厂任生产技术科长期间,我抓管理,搞政治,产量步步升,成本节节降,期间豫光也开始从低谷跃起。效益好的同时,我的月工资加奖金拿到了千元。这一年,我满足了女儿的愿望,买了一辆“中华125”摩托车;这一年,我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一名中共党员。

    当所有的一切都随着车的换代而升温时,我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而骄傲。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我更加卖力地工作着。不论是熔炼一厂炼铅炉设计,还是底吹炉-鼓风炉调试试产,不论是寒冬,还是暑夏,那辆心爱的中华125始终陪伴我准时出现在生产现场。我也在摩托的飞奔中,接收豫光的照亮,由一名工人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

    5年前,公司把熔三这块重担压在我的身上,我清晰地记得赵书记、李总找我简单谈话后的一星期我必须靠安眠药入睡。豫光的发展已经走上了快车道,铅业龙头,锌业上马,铅锌至外,做为一名水手,我能行吗?只有埋头苦干,笨鸟先飞,用行动去带动队伍,用知识去创造发展。这几年,熔三获得了不少成绩,我本人也获得全国劳模这无上光荣的称号,我满足,我自豪。

    40亿,68亿,102亿。豫光从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享誉中外的白天鹅,正象杨总的发展理念“报国为民”那样,大到让豫光为国家的铅行业振兴革命,小到让广大职工从公司的发展中享受到实惠。如今,广大职工从过去自行车、摩托车逐步向轿车过度;从过去的七、八十平方住房向一百二三看齐,吃的、穿的、文化娱乐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豫光大家庭和谐温暖,风清气正,科学发展。

    正想着,手机响起。“喂,老公,在路上吗?下雪路滑,慢点开车,我和女儿在家等你吃饭。”电话那头传来了“领导”的要求,顿觉温暖。但这温暖更属于杨总的关怀,属于豫光的发展,属于单位同事的相助。

    有了车,不受风寒,不经寒冷,但是只有干出成绩,车轮才能跑起来。

    雪还在猛下,车还在慢行。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