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新棋局 石油换贷款三月后落地

2010年09月28日 8:49 49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2011年起向中国供油
  作为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双边项目,中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在经过了一年半的建设后如期竣工。
  根据中石油和Transneft在2009年2月签署的石油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中俄石油管道起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由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县入境,经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个市县区,终点在大庆。
  管道全长999.04公里,其中,俄罗斯境内72公里,中国境内927.04公里。2009年4月27日管道在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同年5月18日我国境内段管线开工建设。
  随着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按下“竣工按钮”,来自俄罗斯泰舍特油田的石油将自2011年1月1日起输入大庆林源炼油厂。
  根据此前中俄两国达成的“石油换贷款”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通过管道,向中国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
  而这条输油管线则将在今后20年间,每年向我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石油管道是两国石油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看来,两国石油合作协议是一个涵盖三方面内容的一揽子协议:其一是建设相关石油运输管道;其二,双方按照协商一致的数量和价格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原油;其三是双方在石油产业链的上下游展开广泛合作,包括在两国境内进行原油的勘探和开采,以及在中国天津合资建厂,开展炼油和石油加工合作等内容。
  随着中石油与Rosneft在9月26日就“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石油管道对华供应石油签订供应合同,管线建设和供油都已步入实施阶段。
  据谈判相关人士透露,下一阶段中俄双方石油合作的谈判重点将集中在上下游的合作。中俄东方石化(天津)炼油厂则无疑是下一个阶段谈判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作为本次访问的“前站”,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已经先期于9月21日在天津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会晤。
  据前述相关人士透露,这次谈判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天津炼厂的油源来源。
  根据最早签署的“石油换贷款”协议,通过中俄石油管道输送到中国境内的1500万吨/年的原油原定全部输送到天津炼厂进行炼化。
  但是由于运输合同从2011年即开始运输,但天津炼厂的建设预计要到2015年才能结束,因此经过多轮的谈判,中俄双方同意将管道运输的原油放到大庆以及辽阳的炼厂炼化。这就使得最终确定为1300万吨产量的天津炼厂的油源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据前述相关人士透露,在9月20日开始的一轮谈判中,双方就油源问题“谈判了一个通宵”,而直到21日炼厂奠基前夕,仍未最后确定。“目前的进展为,天津炼厂1300万吨的产能的大部分将由来自俄罗斯,通过铁路,海陆运输的方式运来的原油,而另一部分原油则将可能来自沙特阿拉伯。”
  9月21日,谈判双方签署合作纪要,天津炼厂如期奠基。而新一轮的谈判则将于10月中旬再次继续。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