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价格突围寄望城市照明与节能减排挂钩
2010年09月20日 12:46 1776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于南
9月20日消息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时间为例,9月8日,我国LED龙头股三安光电以微跌0.04%报收,而因新能源汽车等上游资源概念闻名的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则纷纷封于涨停。受东莞报出“LED芯片涨价近三成”消息的影响,投资者对LED概念的热情明显降温,与此同时,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LED已沦为产能过剩产业。
LED投资大增 大项目不绝于耳
产能过剩的结论并非空谈,公开资料显示,在LED照明产品成本难以达到普及标准的前提下,有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而这一数字是2008年的两倍。更有业内专家预计,今年国内LED产业投资金额将达到600亿元,相比去年的100多亿元增长了500%。
但即便业内已警觉地放出产能过剩信号,如“西安高新区与东莞勤上光电股份公司、西安嘉烨能源科技公司签订总投资达6.8亿元的大功率LED光电产业基地项目”一般的大手笔合作仍然不绝于耳,曾几何时发生在“武汉-中国光谷”(武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LED投资热潮被一遍又一遍的复制于全国各地。
LED已升级为成熟产业
探求究竟,如此备受追捧的LED产业投资得益于:LED照明产品的优势突出,产业链完整,我国硅、蓝宝石等LED上游资源丰富,行业准入门槛低等特征。
据记者了解,首先,以40瓦的LED灯管为例,其较白炽灯节能90%,寿命可达2万小时,是白炽灯寿命(3000-5000小时)的4倍有余;同时,LED上下游细分出的“原料提纯-切片-封装-合成”各产业环节在我国已相当完整;此外,作为LED芯片的生产原料,我国硅储量相当丰富,通过人工合成的石英材料-蓝宝石供应更不存在空缺;最为重要的是,LED产业初始投资仅为1亿元,行业准入的低门槛促进了各地项目的相继上马。
如此看来,与受储能技术制约而难以突破的光伏、风电乃至新能源汽车不同,LED这一发展了近40年的电光转换技术已经接近成熟,在武汉博能立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成看来,唯一困扰LED产业发展的难题集中在价格。
LED受价格制约 瓶颈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3年前,40瓦的LED灯管出厂价格大约为300元,而如今大部分产品售价在140-160元之间,芯片价格基本保持了每年20%-30%的降幅,而在价格下调的基础上,过去5-6流明的产品现在已升级为7流明(产品质量提升),可以说LED照明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很大。”王宝成向记者介绍。
尽管如此,LED灯最大的竞争对手白炽灯售价却仅为20元,将近8倍的价格差距,严重困扰着LED灯的普及。“LED灯的成本想要降到与白炽灯相同是不现实的,但按行业惯例,LED灯的价格如果降到40-60元(白炽灯的3倍)这一范围,消费者便可以接受,LED也将真正取代白炽灯,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很快LED便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王宝成坚信。
产能过剩源起 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位业内人士并不避讳LED产能过剩的问题,王宝成就告诉记者,“目前国内LED产能的确过剩,但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级市场投资相对集中于切片-封装-合成的后三个环节,而最上游的原材料(硅、蓝宝石)提纯环节,因投资大且难以达到规模化,便相对受到了资本的冷落。”
事实亦是如此,公开资料显示,在产业链上,LED外延片跟LED芯片约占行业70%的利润,LED应用约占10%-20%,LED封装则低于10%。而我国LED企业的布局则恰巧与之相反:在3000余家LED相关企业中, LED封装企业1000多家,LED应用类企业接近2000家,LED外延及芯片企业却只有60多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节能减排指标并未与城市照明挂钩,所以限电限产才更为关注工业用电,但如果反之,政策通过节能减排达标来约束地方政府,将大幅增加LED产业的需求,有效释放LED产能,同时加速产业发展,引爆二级市场一波LED行情。”王宝成如是认为。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