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CEO方朋:光伏行业正在经历重新整合

2010年09月16日 8:37 26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9月16日消息 9月12日,当瓦伦西亚到上海的航班缓缓飞抵浦东机场的时候,方朋已经过了连续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虽然神色间难掩疲惫,但他的心情却十分愉悦。
  就在过去一周中,这位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的CEO一直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参加当地举行的欧洲光伏会议,并在会议间隙宣布晶澳2011年的光伏电池订单超过500兆瓦。距年底还有三个月就已签下第二年如此多的订单量,也难怪他会心情甚佳,而这只是他为晶澳设计的发展蓝图中跨出的一小步。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方朋透露,晶澳今年的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00%,到年底产能将达1.8 GW(十亿瓦特) 。而高盛的一份报告显示,晶澳今年的产能规模已远远超过去年的全球光伏电池行业老大Q-cells。这意味着晶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
  “如果把太阳能分成三大阵营的话,像第一太阳能这样以技术起家并专做薄膜电池的可划归一个阵营;像尚德这样纵向集成的也可划入一个阵营;而晶澳则力求专门化,以电池技术为核心,属于另一大阵营。”方朋说。
  与晶澳颇为相似,曾经的龙头老大Q-cells同样是光伏电池的专业生产商。在所有光伏企业中,其与晶澳的商业模式最为接近,也最有可比性。
  从高盛报告与晶澳二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据比较显示,Q-cells今年的产能为1.1GW,而晶澳的产能可达1.8GW;从销售量来看,前者今年二季度发货量为233MW,而后者则是311MW。今年上半年,晶澳太阳能电池总出货量达583 MW,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在太阳能行业我们并不是最早进来的,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全球市场的重新分工。正像半导体行业一样,太阳能行业也在经历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在方朋看来,全球太阳能行业目前正在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生产制造驱动,规模制胜。
  他指出,随着各国光伏补贴逐渐降低,光伏制造的成本压力开始出现,太阳能也将从一个政府补贴驱动的产业变为一个自身独立发展、经济驱动的产业。
  “当规模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很快,太阳能行业就将成为一个靠市场自身驱动的产业。在这一大背景下,全球将根据成本结构进行一轮再分工。晶澳的商业模式恰恰适应了这一全球再分工的需要。这与当年中国台湾抓住全球半导体业再分工的机遇一样。”方朋说。
  在他看来,中国当前正面临这样一个机会,“过去几年,中国的策略非常正确和及时。只要未来策略不发生错误,在太阳能行业,中国很可能出现像IBM、Intel这样的千亿元销售级别的大型公司。但如果一味地说太阳能行业产能过剩,则可能会失去这个机会。”
  “而和半导体、汽车等行业不同,太阳能行业是中国第一个在技术上与海外可以同台竞技、且丝毫不输于欧美的大型产业,加上中国的成本、资金和人才优势等,中国光伏产业完全具备全球竞争的资本。”方朋说。
  他特别指出,晶澳今年提出的“择优纵向集成”这一发展战略,其核心也是要抓住技术优势。在他看来,太阳能行业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上游的多晶硅提纯其实属于化工行业,中游则可归入半导体行业,下游则是“开发+投资”。“做太阳能中游是比较符合我们的产业背景和营运模式的。”方朋说。
  在采访中,方朋最爱举半导体行业的例子,而这与他的职业背景不无关系。早在来晶澳之前,方朋其实已在半导体行业浸淫20余年。众所周知,光伏本就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分支。
  起初,他在美国硅谷应用材料公司和AMD担任多个技术及管理职位。随着国内开始对半导体项目产生兴趣,方朋被华虹集团从美国硅谷引入,并为上海贝岭张江新线筹划合资谈判事宜。此后,当华虹NEC成立,他即被任命为这家中国最大半导体制造公司之一的执行总裁。
  当时,华虹NEC的组建被视为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而方朋也因此被载入中国半导体业的史册。他还因成功促成中、美、日三方合资而获颁上海“白玉兰奖”。此后,随着合同的完成,他又重新回到美国,从事一些投资工作。
  但作为一位华裔半导体专家,方朋的事业注定要在中国展开。几年后,光伏市场蓬勃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基地,方朋随即又被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公司聘任为执行总裁。去年,百世德所在的联合体赢得了中国首轮光伏电站特许经营权——即敦煌10MW项目的招标,这给方朋的职业生涯留下浓重一笔。但谁也没想到,就在一年以后——他到晶澳不过9个月时间,就又带领这支太阳能行业新军闯出不小的名头。
  方朋认为,晶澳的成功与当初管理层对行业前景的准确预判很有关系。正是由于看好光伏产业的复苏趋势,公司制定了积极的发展战略,“管理层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战略想清楚:积极进取还是保守前行?然后再去执行。”
  推想开去,对政府引导下的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