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结束无大型炼油厂历史 进入低碳时代

2010年09月10日 8:46 28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中国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无大型炼油厂的空白,必将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建设。”
  细数中国沿海石化产业布局,从环渤海湾由北向南,经过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一路都布满了炼油项目。作为处女地的北部湾更像一面镜子,它的发展折射出中国未来沿海石化产业的生态之路,也预示着中国的石化产业开始朝着“低碳时代”迈进。
  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向中国西南地区供应830万吨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体石油气等燃料,以及90万吨聚丙烯、芳烃、苯、甲苯、混合二甲苯等石化产品,将大大缓解西南地区成品油短缺的局面。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环保的全加氢工艺流程,生产的油品全部达到欧III标准,百分之七十达到欧IV标准;建立了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系统,并将污水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国家二级调高到国家一级,污水回用率70%以上,清洁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谭中一称,炼油厂新设置水污染应急三级防控措施,比环评增加1个亿的投入。主要做法是修建事故池3个,容积合计达10万方,如出现极端泄漏事故,事故池可拦截的污水,相当于1米深度、30个足球场面积的池塘容量。
  在钦州港区中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厂区内,记者没有看到以往炼油项目的烟囱林立、灰霾密布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洁有序的厂房和设备,空气中也没有刺鼻的气味。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张建国说,因为是新建的炼油工程,这个项目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引入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理念,选择了清洁的生产模式,把保护环境放在了首位。在生产过程中,水排放可以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化产业能否成为环保标杆,实现重化工业从高污染向环境友好型'华丽转身’,关键在于规划、设计的科学,以及各环节的严格监管。”广西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喻泽斌说。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企业自身的责任感十分重要。”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著名动物学家潘文石说,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都很重要,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钦州在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上都做得很好,我欣喜地看到,在钦州白海豚可以和石化大工业共存。”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