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磨一剑 澳中最大清洁煤电站项目落定

2010年09月09日 8:46 43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各取所需
  “对中国来说,中国在西方国家建造的这座电厂将显示中国在设备供应和工程服务方面的顶尖水平;对澳大利亚来说,该项目提供了低排放技术与碳捕捉系统相匹配的基础。”保罗表示。
  他回忆称,2004年时想到推动此项目,灵感来源于澳中之间巨大的互补性。
  “一方面,维州有这个需求,目前的总体发电容量为1000万千瓦,过两年的需求肯定会超过。而州内发电站包括Loy Yang、Yallourn和Hazelwood等,都建于1960至70年代,技术过时,碳排放也高。”
  今年7月,维州政府宣布Hazelwood这座140万千瓦的发电站,将在未来几年中分期关闭。随后,Yallourn电站随即也表示有意在特定条件下关闭电站,以消除高碳排放问题。
  而仅这两个电厂就提供了维州基本负荷发电能力的三分之一。在关闭的前景下,维州今后要为制造业继续提供有成本优势的电力面临挑战。
  还有一个挑战在于,“140万千瓦容量的电站也算较大,即便只退出一个,就会影响到电价。”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和中国,都拥有很多褐煤,双方都希望有IDGCC技术这样一个市场,从示范项目开始。”他说。
  拉筹伯山谷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褐煤储量之一,650亿吨褐煤全部用很方便的露天方式开采。维州电力行业目前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85%是褐煤发电。低成本的电力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支撑着维州的发展。
  而中国褐煤储量也非常高,截至2008年达2118亿吨。“中国动力煤价格的上涨,已成为经济通胀的因素之一,而煤炭运输距离、环保要求等,促使中国提高对褐煤的使用需求。既低成本,又更环保。”
  澳中能源投资界已认识到,中国的能源需求、动力煤的高成本和储量日益减少、煤矿和电厂之间遥远的运输距离、稀少的天然气资源、紧张的铁路运力,都意味着IDGCC褐煤技术非常适合在中国应用。
  据介绍,IDGCC技术的发电效率可实现40%的显著提升,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5%,耗水量减少50%,且该类发电站投资和长期运营成本同燃烧动力煤的IGCC技术相比,能将褐煤的最大劣势——高含水量转变为优势。
  HRL公司至今已耗费20多年,开发低排放褐煤技术,在IDGCC上的研发投入多达1.3亿澳元。
  由于褐煤技术是保持维州供电优势的唯一方法,而IDGCC技术又是该领域唯一的先进技术,过去几年中,澳联邦政府和维州政府一直通过低排放基金和ETIS基金为HRL提供专项资金,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支持。
  澳方的希望,是能打开目前尚未明确开启的中国市场的一角。
  保罗表示:“对于IDGCC技术在未来中国的应用,我们也已做了大量初步工作,和潜在合作方也保持着沟通。但当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个示范项目做成功。”
  此前,矿业巨头力拓公司CEO艾博年在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透露,力拓希望在清洁煤技术这一领域,能和中国企业进行项目合作。

[1] [2] [3]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