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正在重蹈“低端产能过剩”覆辙

2010年09月08日 9:33 40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9月7日消息 “为什么大都在亏损?”在2日举行的鲁台会海峡两岸光电产业创新发展恳谈会上,台湾新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振贤以这样一个问句直指当前LED(发光二极管)行业的尴尬。
  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概念的推动下,LED产业异军突起,引来各方投资热力追捧。一边是真金白银的投资,一边却是核心技术与设备的掣肘。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秉杰坦言,“聚集在产业链最低端的中国LED封装企业,将因为缺少核心技术,为大幅扩产的后遗症埋单。即便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将面临尽快使居高不下的成本降下来的挑战。”
  一场因技术与成本而生的LED产业洗牌将不可避免。

  投资“大跃进”
  有机构预计,2010年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这一数字是2008年的两倍,并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李秉杰说,这个数据并不夸大,至少仅台湾地区年增长率“就已超过50%”。
  如此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今年2月,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其中光电产业基地占据3席,LED产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与此同时,LED初始投资1亿元就可建厂的低门槛,刺激各地争先上马。
  LED发展的资金饥渴也吸引民间投资纷至沓来。据统计,近年来风投针对国内企业投资超过15亿元,去年一年间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已全面覆盖LED整个产业链。专家预计,今年国内LED产业投资金额将达到600亿元,相比去年的100多亿元增长500%。
  LED照明的显著节能效果和应用前景无需多言。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园区内使用10.5亿颗LED芯片,世博场馆室内照明光源中约有80%采用LED绿色光源,相较于普通白炽灯省电达90%左右。
  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铁民不禁发问:“在LED应用渠道尚未充分拓展之时,这些投资是否考虑到市场需求?”
  郑铁民称,不少投资恐怕都将沦为过剩产能,而基于国家政策支持而纷纷上马的项目能够支撑多久,郑铁民也表示担忧,“如果企业不能尽快建立自主盈利能力,即使有政府支持恐怕也不会维持很久。”

  直击技术软肋
  产能过剩并非“为什么亏损”的惟一答案,更为严峻的是,LED产业正在重蹈多晶硅“低端产能过剩”的覆辙。
  在产业链上,LED外延片跟LED芯片约占行业70%的利润,LED应用约占10%-20%,LED封装则低于10%。再看看我国LED企业的布局———目前国内拥有3000余家LED相关企业,其中LED封装企业1000多家,LED应用类企业接近2000家,LED外延及芯片企业却只有60多家。“总是在利润率最低的市场中徘徊,谈何盈利?”陈振贤不无担忧。
  国内LED企业林立,却不得不面临一个“老”问题———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低、核心竞争力缺乏。数据显示,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日本占全球的27.9%,我国仅占9.34%,且基本集中在LED封装及LED应用等利润较低的中下游产业。
  以LED芯片的生长工具MOCVD设备技术为例,基本被德国爱思强(AIXTRON)公司和美国维易科(VEECO)公司所垄断,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加起来超过92%。李秉杰表示,“缺乏核心技术,意味着将受到国外厂商的牵制,国内中小LED企业的日子将难以为继。”
  而对于拥有部分专利的大型LED企业来说,也不敢太过乐观。李秉杰坦言,“成本是最大的挑战”,以LED主照明产品来说,迟迟不能广为民用的根本症结就在于“价格太高”,而解决这一瓶颈的惟一途径就是“降低成本”。“我们想要降低成本,不能依赖国外,只能依靠自己进行技术突破。”李秉杰预计,“5年内就可见分晓。”
  依靠技术创新救赎LED产业的想法,也得到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董事长黄卫平的认同。不过,黄卫平认为,仅有技术创新还不够,重要的是“拉高创新切入点”。他表示,未来LED市场主要成长动能不仅仅来自于LCD面板、车用照明灯等照明市场,光电子在信息网络化中的应用将是“下一个蛋糕”,目前数据光通讯领域是LED应用的高端领域,各国对其研发正如火如荼,企业可以考虑将技术突破重心放置于此,“市场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