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西进运动”破解生产要素瓶颈
2010年09月08日 9:9 3714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府谷县位于陕北的陕晋蒙三省交汇处,以煤炭资源丰富著称。但在工信部刚刚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府谷有大约40家中小企业被关停。
郭卫东正在参与当地政府关于未来发展出路的探讨。他指出,像府谷这样的地方,很希望资源加工企业来到这里落户。
长期以来,争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正值此时,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正式出台,意在“进一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这意味着产业转移已不仅仅是各地政府自发引资的经济现象,而成为一项有序有界的国家战略。
给中西部一点“特别”
按照府谷县正在探讨的发展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扩大产业规模,一个是延长产业链。但无论朝哪个方向发展,围绕基础能源来着手产业布局,仍是府谷县政府的一个比较现实的考虑。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依靠资源生产的中西部地区而言,诸多对生产要素的制度限制,成为其发展瓶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表示,税负偏重、物流成本高以及产业配套设施薄弱,成为三个阻碍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因素。
“金融和土地,对于西部的发展来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金融关系到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而土地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空间。”郭卫东说。
“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在政策上比东部有一些优先和宽松。”郭卫东说,像西部现有的能源化工产业实际上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密不可分,应该给予其必要的发展支持。
按照《意见》,金融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土地政策方面,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与当年支持东部地区发展相似,现在国家拿出了同样的政策来鼓励、扶持西部的发展。而从这一政策中也可以看到国家近期一系列措施的延续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说。
8月下旬,《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和《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意见》》两份文件正式亮相。
今年7月份,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了支持呼包银、新疆天山北坡、兰西格、陕甘宁等西部一系列经济区的发展。就在最近,陕甘宁等经济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完成了调研和起草,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
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迁,东中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格局中需要发挥的功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东部地区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高端领域,提升中国在国际中竞争力。”魏后凯说,“中西部地区则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开拓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