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坚挺购销疲软 定价机制亟待透明化

2010年09月07日 8:49 39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机制模糊 市场吁透明
  “与去年相比,今年国家在成品油调价的时点操作上比较模糊,市场上下调油价的舆论预期屡次落空。”广东省一位油品贸易商对记者表示。
  在国际油价走低和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仍然坚挺,自6月1日国内汽柴油价格调整以来,时隔三个月价格仍没有调整。
  7月底,一些市场机构测算数据显示,三地油价变化率曾达到-4%,到达油价调整“窗口”,但发展改革委并未调价,表态并未达到调价标准。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说,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并未公布“三地变化率”的测算标准,目前机构油价预测方法只能根据发展改革委模棱的表态来设计监测方案,其结果可能和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有所误差,但反映的三地变化率负向运行的趋势是一致的。
  专家认为,定价机制透明化、市场化是长期发展的方向,为市场更多的主体提供操作的空间,才能有利于市场的长期运行;而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以及三地变化率幅度,是专家普遍的建议。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国家应为公众提供一个较为透明的价格机制,使国际市场的变化更灵活地传导到国内市场,有利于企业对市场做出及时判断。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要想成品油价格向市场化迈进,定价机制必须越来越透明。市场投机是无可避免的,即便在定价机制不透明时,投机也是存在的。
  姚达明则认为,要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远期目标,需要定价机制更为透明化、市场化;而在定价机制中,调价幅度越小,关联度就越大,接轨的程度就越高。
  他建议把定期调整改为突发性调整,同时逐步缩小调整临界,当国际油价达到一定涨幅或者一定跌幅的时候,例如达到2%或3%时就调整国内油价,这样人为预测性会相对减少,也减少中间流动商从中“囤油”的机会,也会使得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更为贴近,最终达到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